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一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1.文章开头说“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他的“奇异气质”是什么?仔细阅读一、二部分,选用其中的词语回答。(限用4个字)

2.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全文,简析它们在文中的含意和作用。

(1)街道上奔跑着喧嚣。

(2)上了岸的水族。

3.阅读全文,体会本文旨在说明汪曾祺在文学创作中坚持了一些什么样的原则?

4.本文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汪曾祺,文章写出了他的什么?

 

1.宁静、清纯 2.(1)形象地勾勒了当今世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态,与宁静淡泊的心态形成强烈的对比。(2)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那些违背文学道德丧失自我的作家形象。 3.认真思索,精益求精,力求唯美,坚守自我,不媚时俗,尽抒性情。 4.可根据文章内容给它分类,阅读文章不难发现,其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汪曾祺的人格,一是汪曾祺的文风。用合适的语言概括汪曾祺的人格和文风便可。 【解析】 1.第一部分的关键词是“宁静”,第二部分是“清纯” 2.这两话带有比喻和象征的意味。(1)句中的“奔跑着喧嚣”象征着社会的追逐名利的浮躁;(2)句中的“上了岸”比喻文学界丧失自我的现象。 3.全文语言比较含蓄,需要读懂文章背后的深层含意。比如第三部分说“吃”,但最后一句话说“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可见这里深层的含意是谈汪的写作追求。 4.本文赞美了汪曾祺清丽纯净的文风和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原则的高尚人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

(1)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听说他很爱看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有几个联大同学住在金鸡巷,陈蕴珍、王树藏、刘北汜、施载宣(萧荻)。楼上有一间小客厅。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2)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联大教授里不少光棍,杨振声先生曾写过一篇游戏文章《释鳏》,在教授间传阅),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云南出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3)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现在的年轻人多不知道林徽因。她是学建筑的,但是对文学的趣味极高,精于鉴赏,所写的诗和小说如《窗子以外》、《九十九度中》风格清新,一时无二。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1.第一段文字中,沈先生邀请金先生讲“小说和哲学”的题目,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从中反映了什么?

2.写金先生回答小说与哲学的关系时为什么要写到他捉跳蚤?

3.林徽因死后,金先生为什么在北京饭店大张旗鼓的招待大家呢?这一举动表现金先生什么样的性格?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

B.他写了一篇较长的金先生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C.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像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D.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 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巉(chán)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缟,白色。裳,下衣。衣,上衣。⑤畴(chóu)昔:过去,以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   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

D.道士笑顾:回头

2.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归临皋    ②渔樵江渚之上

B.①今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①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①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相属

3.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前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前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沉和虚无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击空明兮流光   溯:逆流而上

B.酾酒江,横槊赋诗临:靠近,临近

C.苏子愀然,正襟坐危:端正

D.吾生之须臾哀:哀叹,感慨

2.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3.对文本节选部分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饮酒乐甚”一句,点出“乐”字。“乐”借“酒”来助兴,“酒”又增添“乐”趣。古人往往“痛饮”伴随以“狂歌”,作者在“饮酒乐甚”之后自然也情不自禁地“扣舷而歌之”了。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这位为苏轼歌唱伴奏的客,正是按照苏轼的感受吹箫的,因而那箫声就别是一种悲凉幽怨的调子。

C.“何为其然也?”一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于是由客的回答带出这篇赋写“客之悲”文字来,这句承上写“乐”,启下写“悲”。通过“客曰”,从反面揭示一个“悲”字。

D.客人一方面“哀吾生之须臾”,另一方面“羡长江之无穷”。但是,“知不可乎骤得”,因而忧伤愁苦,并把这忧伤愁苦通过冷清秋风里的箫声传达出来,“托遗响于悲风”,点出了“悲”字。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②少焉,月出东山之上

B.①徘徊斗牛之间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C.①寄蜉蝣天地

②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D.①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②托遗响悲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