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B.果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C.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D.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B 【解析】A句中“形容”在文中为“形体和容貌”的意思;C句中“风流”在文中为“风韵”的意思;D项中“风骚”在文中为“姿容俏丽”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盛,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B.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涌路,直接出大门的。

C.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陴胃。

D.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造(chì)盛(fǔ)宫(tāo)规(ju)

B.两(yè)度(cǔn)翠(wò)钗(chuàn)

C.纳(hǎn)弱(què)杜(zhuàn)沐(guàn)

D.视(chēng) 顽(hān)嬷嬷(mómo) 懒(bèi)

 

查看答案

近来,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三号线的建设让路。梧桐树是南京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自豪的一道风景。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

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观点鲜明;②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③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仔细阅读“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样调查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学生偶像崇拜相关情况”抽样调查表(高102班)

偶像类

 

科学家

娱乐明星

企业家

父母

总计

11

6

10

2

29

5

19

4

2

30

总数

16

25

14

4

59

 

(1)由上表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结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解读毕加索

①面对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强悍茁壮、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我们常常只有惊叹。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②在人类的历史上,有一些艺术家是难以超越的,他们本来就是这样一些强大特异的生命。这些生命仿佛有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一生可以纵横涂抹而不知疲倦。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拥有一个长长的生命、漫漫的创造历史:从很早即开始起步,直到最后才缓缓终止。毕加索最早的作品是十岁左右画出的,如十四岁的《裸脚女孩》、《老渔民》等杰出的作品——仅此一条就决定了这是一个非凡的绘画天才。

③纵观他—生的无数作品,可以从中找到各种风格倾向各种情绪,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它们本身即组成—个宇宙,其中繁星闪烁,风云变幻,既有风和日丽也有雷鸣电闪,更有惊涛骇浪,那种动人的美,让人过目不忘的最为独到的呈现与表达,简直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口气列举出《站在球上的孩子》、《特技表演者的家庭与孩子》、《奥尔喜肖像》、《持扇的女子》……多到一时难以穷尽。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心底从来都是充斥了不安:怀疑自己的意义、自己的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这种怀疑的结果就是艺术生涯中的无数次激变,是无头无尾的探求,大嬉戏和大玩笑,包括大绝望大痛苦;还有恶作剧,装傻与佯疯,傲世与自卑,欺世与自欺……这一切综合一起,让后来人去清理和辨析,去极为困难地分拣。后来人常常是不知所措的,在这亘古未见的一大堆斑驳灿烂面前,大半只有叹息,而没有能力去鉴别——他们甚至在这样的生命面前连起码的冷静都要丧失,视听失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

④有人不止一次指出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巨灵”,除了“野兽派”以外,几乎开创了所有潮流的先河。它们使当时和后来的艺术处于激活状态,它们也使各种尝试变得可信和可能。但当我们面对—大堆千奇百怪、巧思百出,有时直接就是丑陋怪异到目不忍睹的东西时,难道不应该产生—些怀疑吗?是我们错了还是当年的大师错了?追问的结果是:大概谁都没错,是时代错了。在一个人类正被物化、异化,正在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的时代,作为个体,一个生命,你尽可以呼号,但没有回音,更没有应答……至此,我们或许可以稍稍窥见毕加索当年的伤痛。面对那样的时代,人们所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像当时的大师那样,做下这疯癫无忌的大喧哗和大游戏了。他要可意地尽情地嘲讽一番,既嘲讽自己,又嘲讽时代;既嘲讽去者又嘲讽来者。因为不如此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感触、百缠纠结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⑤不仅如此,他还要面对一个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时代,特别是一个虚荣的时代。看来—个艺术家被逼到了尽头,就偏要穿上皇帝的新衣,偏要以此为乐——他与另一些人的不同就在于他的自觉与清醒。毕加索兴之所至任意涂抹,像儿童一样嬉戏不休,上下游荡,四方徘徊,进入化境般的流畅自如,实际上却是隐含了一个生命的全部悲凉无告。这儿有泪水,有傻笑,更有绝境的哀求,在他这儿等于是以歌当哭。

⑥就最后而言,就其背后的意义来说,毕加索是消极的。

⑦他没有将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努力、将这种生命的搏斗进行到最后。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屈服。我每—次看到他的不可征服的创造,就在心里悄悄发出叹息: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

注:毕加索(1881-1973年)西班牙画家,法国现代派主要代表,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

1.给弧线的字注音。

(      )    疯(      )    咀(      )    呼(      )

2.下面横线处相对的两组词能否前后对调,为什么?

其他都是惊叹之余或曲终之后的惋惜与回味,或许还有细细地咀嚼——品咂其中的苦味和甘甜,以及咸涩。

3.文中说毕加索的作品“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毕加索的作品中有这些“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4.第三段“这就是艺术家和受众的双重悲剧”一句中的“双重悲剧”指什么?请结合文意分析作答。

5.文章开头说,毕加索是一个“伟大狂放的艺术家”,毕加索的“伟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这些奇迹领略不完也诠释不尽”,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能力鉴别,只有叹息。

B.第三段中“其中繁星闪烁……更有惊涛骇浪”一句以多种自然现象作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毕加索作品多样化的风格和种种复杂的情绪。

C.人类被物化异化,正走入失去自我的现代荒漠时代,而个人的呼号又无回音,这使毕加索心中有着“无从摆脱的矛盾与痛苦”。

D.“自觉与清醒”是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家的不同之处,他的“自觉与清醒”表现为借助作品长歌当哭。

E.本文开篇以“惊叹”和“惋惜”总领下文,然后先对应“惊叹”突出毕加索的“伟大”,再对应“惋惜”表现其“屈服”,最后以“伟大的毕加索,屈服的毕加索”作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