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示例一:《花非花》朦胧美的产生原因 首先,这首诗的修辞特点在于博喻手法的运用。诗由一连串比喻构成,这叫博喻。它们环环紧扣,如云行水流,自然成文。诗人用了四个喻体,来描述同一个本体。花非花,雾非雾,虽系否定,却含着两个肯定的比喻,如花一样美丽,似雾一样缥缈。这如花如雾如春梦如朝云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始终没有明说,耐人寻思。此诗还有另一个修辞特点,就是全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组合而成。这是唐代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其功用是兼有节律整与错综复杂之美,极像后来的小令。相对于五七言诗而言,这种修辞手法更倾向于对人的内在心境的表现。 其次,是缥缈于虚幻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美。“夜半来”,“天明去”,如此短暂的邂逅,无论是一种情思,一位情人,一种寄托,抑或是一种追求和抱负,瞬间产生而又在瞬间幻灭。这种缥缈于虚幻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所产生的美,都是一种凄美。这些看似爱情而深入分析又可为理想与人生的多种不确定的意义,让人难以琢磨。然而,我们可以细加品味,它表现出的,是一种对于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再次,这首诗中的花,雾,云都是具体鲜明的意象,但是“花非花”,“雾非雾”,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含蓄与含混,在有限的话语中蕴涵或者蕴蓄着无限的意味,使读者在有限之中体味无限。最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则将这些具体鲜明的意象综合,形成了奇丽的意境美,映射着淡淡的哀愁,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整首诗歌,从含蓄的小中见大,含混的一中生多,构成了整体的朦胧美。这种像花一样美,像雾一样轻盈,像朝云一样飘忽,美如烟,可望而不可及,也宛如春梦,来去匆匆的意境,使人产生一种眷眷的依恋和萋萋的心境,进而会自然生发出对爱情,对理想追求,对人生的不同的思考。诗人通过短短26个字达到了与读者心灵的共鸣。然而,读者在读罢全诗后,却抓不住一点痕迹,连影子也都散失掉了,只落得一片空灵朦胧。怎么能让人不怅然回味再三。 示例二:《花非花》朦胧喻意 “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朦胧含蓄。 【解析】这道题是一道综合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谈《花非花》的朦胧美,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小的角度,但是依然可以以更小的角度切入,比如,意象的组成,意境的特点等等。本篇鉴赏是从朦胧美的成因角度切入的。综合类诗歌鉴赏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一、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角度,比如,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语言,甚至更小的,一个字的妙处,一句话的深刻内涵等等;二、对要写的内容进行通盘考虑,哪些内容一定要重点写,重点分析,哪些内容要简略,要检索哪些资料,引用哪些材料;三、对鉴赏短文中的自己的观点,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不可随意生拉乱凑;四、言必有据,言必有理,言必有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由,向我们来了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斗啊!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骨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1.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新诗。

B.两首诗都采用了白话,是打破了旧体诗格律束缚的自由诗。

C.《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新格律诗”。

D.《自由,向我们来了》是新诗中的“自由诗”。

2.下面说法错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中的这两节分别押“ai”和“iang”的韵。

B.《自由,向我们来了》这一节押“ian”韵。

C.《再别康桥》节奏比较舒缓。

D.《自由,向我们来了》节奏短促如鼓点。

3.对《再别康桥》这两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

②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

③“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

④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萦梦牵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对《自由,向我们来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者呼吁我们民族不能再忍辱负重了,必须投入战斗。

②作者呼吁我们必须和悲哀的种族战斗。

③语句短促,是对自由的急切呼唤。

④诗中体现的是一种紧张激烈的情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小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1.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2.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查看答案

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