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大珠小珠落玉盘。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2.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

3.                ,不以己悲;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1.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2.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3.不以物喜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髫龀就学,阅不倦耽:沉迷

B.仲文军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官军薄:轻视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3分)(    )

①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仲文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攻打。

B.于仲文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而贼兵穷追不舍,十七八个骑兵为狙击贼兵而战死,最终只有于仲文一人死里逃生,到达京师。

C.《孙子?计》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挑选精锐,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

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终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有鉴于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从此,于仲文功成名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5分)

(2)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 生 的 艺 术 化

朱光潜

①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已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③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④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与部分都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一字一句之中都可以见出全篇精神的贯注。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大而进退取与,小而声音笑貌都没有一件和全人格相冲突。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陶渊明的生命史中所应有的一段文章,如果他错过这一个小节,便失其为陶渊明。这种生命史才可以使人把它当作一副图画去惊赞,它就是一种艺术的杰作。

⑤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性深情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地秋迁而长发展。毫厘之差,微妙所在。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⑥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成规旧矩。西施患心病,常捧心颦眉这是自然的流露,所以愈增其美。东施没有心病,强学捧心颦眉的姿态只能引人嫌恶。在东施便是滥调。滥调起于生命的干枯,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虚伪的表现”就是“丑”,克罗齐已经说过。“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章的妙处如此,生活的妙处也是如此。在什么地位,是怎样的人,感到怎样言行风采,叫人一见就觉其谐和完整,这才是艺术的生活。

⑦朱晦庵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源头活水来。”艺术的生活学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就因为没有源头活水。他们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

⑧艺术的创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赏,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常以为艺术家是一班最随便的人,其实在艺术范围之内,艺术家是最严肃不过的。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一笔一划也不肯苟且。善于生活者对于生活也是这样认真。曾子临死时记得床上的席子是季路的,一定叫门人把它换过才瞑目。吴季札心里已经暗许赠剑给徐君,没有实行徐君就已死去,他很郑重地把剑挂在徐君墓旁树上,以见“中心契合死生不渝”的风谊。像这一类的言行看来虽似小节,而善于生活者却不肯轻易放过,正犹如诗人不肯轻易放过一字一句一样。小节如此,大节更不消说。董狐宁愿断头不肯掩盖史实,夷齐饿死不愿降周,这种风度是道德的也是艺术的。我们主张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主张对于人生的严肃主义。

⑨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人生不能离开艺术,创造和欣赏是艺术的,也是人生的。

B.完美的生活中的小节如果错过了,也不会与全人格相冲突。

C.由变动不居的物与我交感共鸣产生的情趣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造化。

D.俗人迷于名利,与世浮沉,心里没有“天光云影”,这样的生活不是艺术的生活。

E.艺术家在艺术范围之内是最严肃不过的,但是在生活上最为随便。

2.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事例,说明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B.把西施和东施进行对比,突出生活的妙处在于自然真实。

C.引用朱晦庵的诗,说明艺术的生活是有“源头活水”的生活。

D.举曾子和吴季札的事例,说明艺术家在锻炼作品时常呕心呕肝。

3.联系文意,理解作者在文中结尾处的赠语的含义。(4分)

4.根据文意,我们该如何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艺术化”?(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三人行, 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寤寐求之。(《关雎》)

3.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后 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请简析。(3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