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话题和文学常识:(共14分) 1.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学创作异彩纷呈,有些生活...

话题和文学常识:(共14分)
1.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文学创作异彩纷呈,有些生活哲理和思想情感穿越时空而经久不衰,如 “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等,会反复出现在小说的主题中。这些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通常被称为“母题”。(4分)
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母题的相关作品各两个以上(本试卷上出现的作品不算)。
(1)爱情:《                            》、《                            
(2)战争:《                            》、《                            
2.不同的作家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清晰或隐晦地表现对母题的阐述与发挥,从而出现同一母题下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根据你的阅读,写出下面不同作品的母题。
(3)《丹柯》、《老人与海》、《西游记》、《水浒传》:                             
(4)《雪山飞狐》(金庸)、《哈姆雷特》、《铸剑》(鲁迅《故事新编》)、《俄底浦斯王》(古希腊悲剧):                             
3.保罗—戈埃罗是巴西作家,戈埃罗的创作以理解自己为出发点,长于用朴素的语言、象征的手法来讲述富于意味的哲理。《炼金术士》又译为                   是作者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语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
4.列夫·托尔斯泰,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其中第一部作品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5.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1883—1971),日本作家。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6.《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的第一篇典型的           小说。她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其小说通过象征暗示、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来表现人们的内心真实。
7.小说的作者总要给自己找一个叙述的角度和叙述的人称,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                         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从叙述角度来看,《桥边的老人》是以         来叙述的;从叙述人称来看,《墙上的斑点》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1.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西厢记》;战争:《三国演义》、《伊利亚特》 2.英雄、复仇 3.《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4.《战争与和平》 5.志贺直哉 6.意识流 7.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杜甫在这首诗中感慨万千,说说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诗人对什么事最为忧伤。
2.此诗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上句写悲惨之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之三峡夜景。诗人将它们放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结合原诗具体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0分)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定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开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我到底有什么罪过?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请联系全文,简述“父亲”为什么需要“我”。(3分)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3.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9分)
终于皇帝在他最后的女舞伴面前站住了(他和三个妇女跳了舞),音乐停止了;一个焦急的副官跑到罗斯托夫家的人面前,请她们再让开一点,尽管她们已经靠在墙边了;接着乐队奏起了清晰的、正确的、动人的、有节奏的华姿曲。皇帝带着笑容向大厅里望了一下。过了一分钟——还没有人开始跳舞。司仪副官走到别素号娃伯爵夫人面前,邀请她。她微笑地举起手,没有望他,把手放在副官的肩上。司仪副官是个跳舞能手,他紧搂着他的舞伴的腰,自信、从容、平稳地和她开始在圈子的边上跳滑步,然后在大厅的角落抓住她的左手,把她转过来,由于音乐节奏越来越快,只听到副官的疾速的灵活的两腿发出有节奏的鞋刺声,每隔三个拍子,在旋转时,他的舞伴的天鹅绒衣服便飘起来,好像闪光一样。娜塔莎望着他们,几乎要哭了,因为跳第一圈华姿舞的不是她。
……
“我已经荣幸地认识了,假使伯爵小姐记得我,”安德来公爵恭敬地低低地鞠着躬说,和撇隆斯卡雅说他粗鲁恰恰完全相反,他走到娜塔莎面前,还未说完邀请跳舞的话,就伸出手去搂抱她的腰。他提议跳华姿舞。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了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
“我等你好久了,”这个惊惶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烈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他们是走进圈子里面去的第二对。
安德来公爵是当时舞会中跳得最好的人之一。娜塔莎也跳得好极了。她那穿缎子舞鞋的小脚,迅速、轻巧、灵活地跳动着,她的脸上现出了幸福的喜色。
她的光脖子和手臂又瘦又不好看。和爱仑的肩膀比起来,她的肩膀是瘦的,胸脯是不明显的,手臂细的;但在爱仑身上,由于受到过上千人的目光的注视,仿佛涂上了一层油彩,而娜塔莎好像是一个第一次袒肩露臂的姑娘,假使不是他们使他相信,这是绝对必要的,她便要觉得这是很可羞的了。
安德烈公爵喜欢跳舞,他希望尽快避免别人同他进行政治性的、理智的谈话,希望尽快突破那种因为皇帝的驾临而形成的令他厌烦的拘束,所以他去跳舞,并且选择了娜塔莎,因为彼埃尔向他指出了她,因为她是他眼中所看到的第一个美女;但他刚刚揽住那个灵活的腰身,她便和他那么靠近地扭起身子,对他那么亲密地微笑了一下,她的魅力之酒使他陶醉了;当他换一口气,放下她,停下步子,开始望别的跳舞的人时,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
1.“娜塔莎对于失望和狂喜都有所准备的焦急的面色忽然明朗起来,露出快乐,感激,小孩般的笑容。”“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这些语句,通过对娜塔莎                      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人物的                                             的变化,也写出了一个                                         的少女形象。(3分)
2.作者将娜塔莎和爱伦对比,意在突出娜塔莎的                          (1分)
3.“他觉得自己活泼年轻了”言外之意是说安德烈公爵                         。(1分)
4.请写出你阅读的小说中,属于“圆形人物”的有                            ;属于“扁平人物”的有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炮兽》片段,完成小题。(共13分)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
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
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
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
“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字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站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首领了。”
1.选出对朗德纳克侯爵惩罚炮队队长这一部分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   )(3分)

A.老人在奖赏立了功的炮队队长之后,又下令以死刑来惩罚犯了疏忽之罪的炮队队长,这一幕可谓力胜千钧,充分体现了老人指挥官的素质。

B.朗德纳克侯爵严酷无情又振振有词,鲜明的性格特征随即跃然纸上:“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他的演讲是如此理性,他的风度是如此具有威慑力。“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C.老人先以奖赏来回报勇者,又以死刑来惩罚疏忽者,而当两者恰好又是同一个人时,故事的喜剧性就油然而生,显得合情合理。

D.炮手的神气从“掩盖不住”的得意到“受宠若惊”又到“低下了头”,人们的反应由“欢呼”到“惊惶”又到“静寂”,这两个矛盾又合理的指令,让在场者一喜一惊,也立刻让这个老人在这个群体中树立了领袖者绝对的权威。

2.下面对处决炮队队长的这个场景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宏大的战争场景,《炮兽》中处决炮队队长的这个场景就是小之又小的小场景了。这里所说的大与小,只是相对而言。

B.当朗德纳克侯爵宣布炮队队长的死刑后,处决前的仪式所花的笔墨远比执行死刑花得多。

C.在处决炮队队长这个场景中,作者采用了直接描写:“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D.在处决炮队队长前,作者故意渲染“阴郁的静寂”,这种气氛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这种可怕的沉寂,与刚才征服“炮兽”的紧张激越相比,一弛一张,显得灵动而好看。

3.选出下文中对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表述不当的一项(   )(3分)

A.雨果创作主张“美丑对照原则”,他认为:“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以上选文实际上也体现了雨果的这个创作主张。

B.“水手们欢呼起来”,“惊惶代替了欢呼”,这是欢呼与惊惶的对照;把十字勋章系在炮手的短衫上与把炮手拉去枪毙,这是赏功与罚罪的对照。

C.雨果说:“人的两只耳朵,一只听到上帝的声音,一只听到魔鬼的声音。”按照常理,人的两只耳朵听到的应是同一个声音,所以,“上帝的声音”与“魔鬼的声音”是同一个声音。这句名言与这一场景的共通之处就在于朗德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

D.采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朗德纳克侯爵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

4.“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为什么这些话会是“缓慢地,严肃地”说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5.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首领了”,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2分)

 

查看答案

关于结构这一话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情节对讲故事的小说意义并不大,它只是成就小说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重要的是小说的主题。精彩的故事源于精彩的情节。主题是故事的核心,它在整体上决定了故事的走向和发展。

B.小说结构可以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节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牲畜林》就是通过在情节上设置危机,使小说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节奏中获得了结构的力量。

C.采用层层推进结构的小说,线路较为清晰,并且有规律性的频率。而作者为了保持这种线性结构,常常故意使用“延迟”手法,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张力。不过这样容易使读者觉得希望破灭,影响阅读的兴趣。

D.以人物的心灵乃至小说叙述者的心灵作为中心的结构,是只有西方现代小说才使用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小说家也应该像构思故事或构思人物那样,在脑海中或纸上画出一条明晰的线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