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填空(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

古诗文填空(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一去紫台连朔漠,                             
4.丛菊两开他日泪,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扪参历井仰胁息,                             
7.沧海月明珠有泪,                             
8.连峰去天不盈尺,                              

 

略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足协这种本来就该属于民间的组织,一旦披上官办的外衣,其结果只能是其官员前赴后继
地腐败。
B今年,棉花价格一直维持着特立独行的强势,棉花供应紧张而终端需求迅速回升是棉花价
格快速上涨的重要因素。
C.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辐射大量外泄,附近百姓处境如履薄冰,日本东电公司却说
核辐射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抗议。
D.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
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
寥寥。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个行动计划十分       ,策划时没有遗漏一点细节。
②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民的       工作立即展开。
③《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看了       三次。

A.周全安置不只

B.周密安顿不只

C.周密安置不止

D.周全安顿不止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报载,凡志愿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开学的第一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和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主拟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错字扣分。

 

查看答案

请运用拟人和衬托等手法以“我望着一轮中秋之月”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要求赋予“月”某种性格、气质,表达一个中心,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21分)

雪 夜

陈绍龙

“二斤雪花干!!!”

“干”字后面他连加了三个“!”,仿佛真的听到我们杯盏连连地响。

这是我昨天收到的一张贺卡。贺卡第一行是“预祝新春快乐”,看到后面缀一行“二斤雪花干!!!”,我便知是“河南商丘”朋友寄来的。

风霜雨雪又一年。

2008130,雪,到处是雪。桥面的雪被碾压后多成了冰疙瘩。年前,我从南京机场接孩子折回苏北,车上长江二桥时已是晚上11点多钟。桥面拥堵比我想象中严重得多,不一会儿,马达声渐少,尾灯渐少。所有的车都停了。

冷!大冷!我想开空调,马达添乱,打不着火了。如果一旦桥通了,我的车走不了,我身后所有的车都会跟着堵,天气预报说明天南京有中雪,高速一封,那我是退不得,回不得。茫然,无助,心发凉。

“当、当”,有人敲窗。“可能是电瓶问题,俺‘帮’你一下吧!”是停在我后面的车门标有“河南商丘”字样的“大货”司机。我俩把电瓶抬到他的车盖前,他打开手机给我照明,我把电瓶按正负极接到他的电瓶上,他打火为我的电瓶充电。几分钟后,我接好电瓶,一打火,车响了。我心里热乎乎的。电瓶彼此充电,我们叫“帮”。

打开空调,暖和多了。我昏昏欲睡。

不知过了多久,“河南商丘”的电喇叭把我惊醒。车外一阵喧嚣,车动了!

我一打火,问题又来了。任凭我如何加油,车就是动不了。原来车下一块大冰坨打滑,我过不去,两边全是车又改变不了方向。

“什么破车!”“河南商丘”好像生气了,急急跑到我车前,随手将一件工作服朝我左车轱辘下一扔,我一加油门,车过了。“河南商丘”捡拾工作服抖掉冰碴,我心里一阵感动。

车并没走多远,差不多只有两个车身的距离,又停了。

所有的车又停了。

少有的冷,“河南商丘”只是偶尔会发动一下车。他一定是冻坏了。我心存感激,下车力邀他上我的车。“河南商丘”也没多推辞:“好家伙,还是你车里暖和。”

我双手递过一张名片,“河南商丘”接过名片,冰凉。

我们在说话。“河南商丘”不敢睡,他怕他的车冷了打不着火,每过半小时就发动一下车子,只是一小会儿,他的柴油不多了。我所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陪他说话。

车载电台在播一个天津妇女在桥上被困的事。她的孩子没奶吃,妇女冻得不行,打110求助。记者也知道了,跟着上桥就走了8个小时。一路相助,妇女和孩子终于得救。

我和“河南商丘”调侃:早知俺们都抱个孩子上桥就好了。

我说着感激的话:下次要是路过我住的小城,到我那儿喝酒,我们家乡好朋友相聚,有菜无菜无所谓,萝卜干也行,但是要有酒。“河南商丘”突然感慨起来,也激动,望着窗外:这会儿连萝卜干也没有,只有雪花,雪花干。

“来二斤雪花干”!“下酒”!他出上句,我出下句;我出左掌,他出右掌,相击,相握。一车笑。

凌晨5点20分。灯大亮,车大鸣。桥通了!“回家喽!”一路欢悦,好些人在叫。我和“河南商丘”相拥,而别。

雪灾,一生难遇,雪夜的温情也一生难遇。寒冷在地,会散;温暖在心,永留。     

                                     (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

1.小说开头先交代作者在雪灾后收到写有“二斤雪花干!!!”的新春贺卡的情节,这样的开篇有何艺术特色?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文中第5自然段画波浪线的语句所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雪灾环境?(5分)

3.“河南商丘”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和概括,并说说小说刻画这样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6分)

4.文章结尾写道:“寒冷在地,会散;温暖在心,永留。”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