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

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第二句哪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做简要分析。

(2)、本诗三、四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雪飞花的感受?这两句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巧妙奇警,试做赏析。

 

(1) 第二句中“惊”字最传神。它表现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的惊喜之情。  (2)诗人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表达了对春雪飞花的欣喜之情。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但诗人却说白雪是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增加了诗的情趣。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曾祖父宗,以孝行称,仕吴司空。祖父揖,元康中为庐陵太守。宗葬武昌新阳县,子孙家焉,遂为县人也。

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②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③当问从吏。”亮以麈尾④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路由永兴。高阳许询,有隽才,辞荣不仕,每纵心独往。客居县界,尝乘船近行,适逢君过,叹曰:“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唯闻中州有孟嘉者,将非是乎?然亦何由来此?”使问君之从者,君谓其使曰:“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及归,遂止信宿,雅相知得,有若旧交。

[注] ①冲默:襟怀淡薄,语言简默。②俦(chóu)类:同伴。③传(zhuàn):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④麈(zhǔ)尾:拂尘尾。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从事既去        去:到、往

B、人无能间          间:离间

C、辟君部庐陵从事    从事:指办事、治事

D、适逢君过          适:刚才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

B、以麈尾掩口而笑               以其无礼于晋

C、子孙家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D、使问君之从者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

A、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B、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C、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D、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4分)

(2)都邑美士,吾尽职之,独不识此人。(4分)

(3)本心相过,今先赴义,寻还就君。(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经学文本的演变

    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苟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大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今天下传习”。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高宗永徽四年《王经正义》颁行后,速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称《九经正义》。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科书。

    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杲。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也有学者认为,“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

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学校,作为士子惟一“经术”和科举考试标准。实际上,这是新党集体思想的结晶。“过分热衷于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的作法是导致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之一。”

    此后,经学文本进一步发展。朱嘉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读书人的必修教科书,也是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为适应读书应举的需要,宋代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流行于世,清代增有《弟子规》读本。

1.下列对“经学”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起源于子夏和荀子的经学,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B.经学在两汉时处于独尊地位,隋唐后因与科举结合而对儒家通识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

C.唐末后数百年间,《五经正义》一直是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也是天下士子谨守的官书。

D.经学文本经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四书集注》是以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

2.下列不属于“推动了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

B.贾公彦、杨士勋、徐彦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经学文本,合称的《九经正义》成为唐代明经科取士的经说。

C.北宋庆历后,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改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

D.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成《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的必修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论语》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被列为经学教科书是在唐文宗太和年间。

B.唐太宗和唐文宗都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的训解、阐述,并完成了经注的统一,使经学得以发展。

C.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兴盛,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天下,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前人经学的文本。

D.宋以后《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之所以流行于世,与读书人适应科举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听从母亲的要求,向母亲一遍有一遍地讲述摩德斯通带他去玩时听到的摩德斯通的一个朋友谈论的“漂亮的小寡妇”故事情节,说明大卫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大卫·科波菲尔》)

B.“因为大卫的母亲很胖,当她穿好衣服后,不论何时稍微用力,她背上的扣子就绷掉好几个。我记得当她抱我时,两粒扣子飞到客厅的另一端去了。”(《大卫·科波菲尔》)

C.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说明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为,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D.《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查看答案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的思想愈深刻,我们的感受愈丰富,我们的情感愈细腻,我们借以表达思想、感受和情怀的语汇就愈需要丰富。内心的丰富会表现为语言的丰富,我们词汇的丰富和新颖(新锐),也就在一定的意义上意味着我们思想的丰富和新锐。我们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锤炼来提升我们思想的品质。因为,                。

A. 锤炼思想其实就是锤炼语言      B.我们要锤炼思想,也要锤炼语言

C. 锤炼语言其实就是锤炼思想      D.我们要锤炼语言,也要锤炼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完成2006年世界锦标赛和亚运会的比赛任务,积极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国家女排队委会研究,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在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组织国家女排集训。

B.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历不可能非常全面地看待客观事物,因此我们更应

该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  

C.英国贸工大臣休伊特的此次来访是为了落实和推动去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访

华时和中方达成的贸易合作计划。

 D.人们以麻木的心对待一切,以水火不相容的态度面对别人,这让我们的

社会怎么能够和谐融洽就谈不上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