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维的境界
钱穆
  ①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作为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②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
  ③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摩诘诗极富禅味。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此一联拿来和上引放翁一联相比,两联中都有一个境,境中都有一个人。“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那境中人如何,上面已说过。现在且讲摩诘这一联。在深山里有一所屋,有人在此屋中坐,晚上下了雨,听到窗外树上果给雨一打,朴朴地掉下。草里很多的虫,都在雨下叫。那人呢?就在屋里雨中灯下,听到外面山果落,草虫鸣,当然还夹着雨声。这样一个境,有情有景,把来和陆联相比,便知一方是活的动的,另一方却是死而滞的了。
④这一联中重要字面在落字和鸣字。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大概是秋天吧,所以山中果子都熟了。给雨一打,禁不起在那里朴朴地掉下。草虫在秋天正是得时,都在那里叫。这声音和景物都跑进到这屋里人的视听感觉中。那坐在屋里的这个人,他这时顿然感到此生命,而同时又感到此凄凉。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我们请问当时作这诗的人,他碰到那种境界,他心上感觉到些什么呢?我们如此一想,就懂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八个字的涵义了。正因他所感觉的没讲出来,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使接着在下面再发挥了一段哲学理论,或是人生观,或是什么杂感之类,那么这首诗就减了价值,诗味淡了,诗格也低了。
  ⑤但我们看到这两句诗,我们总要问,这在作者心上究竟感觉了些什么呢?我们也会因为读了这两句诗,在自己心上,也感觉出了在这两句诗中所涵的意义。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之体悟。亦即所谓欣赏。我们读上举放翁那一联,似乎诗后面更没有东西,没有像摩诘那一联中的情趣与意境。摩诘诗之妙,妙在他对宇宙人生抱有一番看法,他虽没有写出来,但此情此景,却尽已在纸上。这是作诗的极高境界,也可说摩诘是由学禅而参悟到此境。
节选自《中国文学论丛?谈诗》有删改
1.对“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的是全诗有着特殊的意境和特殊的情趣,在诗的背后要有人。

B.指的是做诗要有禅味,要有情有景,而且必须是富有动感的景色。

C.指的是一个字都不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D.指的是不直接讲出作者所感觉的,而是让读者通过外境去领略诗歌的意境。

2.根据文章的第四段进行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落”字和“鸣”字用得好,是因为这两个字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

B.“落”字体现了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鸣”字表现了草虫夜半哀鸣的凄凉。

C.王维“顿然”感到此生命同时又感到此凄凉,这正是诗中禅意之所在,别有意境。

D.这一联好就好在留有余地让读者自己去领略,若是直接抒发议论,就降低了诗格。

3.下列和文章相关的论述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学诗应以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为宗师,向陆游学无异于问道于盲。

B.陆放翁的这一联虽然对仗工整,形式整饬,但并无特殊的意境和情趣。

C.只有参禅悟禅,才能体味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中蕴含的无限深意。

D.按照作者的评价标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文中所举两例更为高妙。

 

1.D 2.B 3.B 【解析】 1.据此“这是一种意境。而妙在他不讲,他只把这一外境放在前边给你看,好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可选D 2.原文“在这两字中透露出天地自然界的生命气息来。生命表现在山果草虫身上,凄凉则是在夜静的雨声中。”而不是“生命不堪秋雨侵袭的脆弱”。 3.A只是批评其“无意境,无情趣”。 C只有……才太绝对。D无中生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

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句子,从“歌”“酒”“书”中任选话题,写一段话,表达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6分)

人生路似茶,走在路上切莫忘:莫忘那龙井般时鲜清幽的淡,莫忘那碧螺春般幽中蕴香的闲,莫忘那铁观音般清澈香郁的厚……

人生路似       ,走在路上切莫忘:                                           

                                                                             

 

查看答案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虚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5分)

倔强自重,清高狂狷,执着于真理,不屈服于权贵,      会使文人们人世坎坷,清贫困窘,         失去宝贵生命,        却能让他们特立独行,坚守原则,保持人格尊严。想想看,胡铨、季羡林之所以让人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们的道德文章,博学多才,         包括他们傲骨铮铮,“又臭又硬”的倔脾气吗?

答:①             ②            ③            ④            ⑤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贵妃池”建筑群。

②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③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④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⑤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⑥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①③⑤⑥②④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④②      D.③⑤④②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陶文钊表示,在奥巴马政府看来,目前东亚力量失衡,美国希望重启“东亚平衡”,以期在日趋重要的东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B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C.卢浮宫、白金汉宫等世界著名宫殿见证了帝国的兴衰和文明的构建,它们以固态的建筑、雕刻、绘画、艺术等诉说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

D.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广州海心沙岛隆重举行,各大报纸对亚运会开幕式在显著位置作了详细报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