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

“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5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_                                                ______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___                                            _ ___

 

(1) ①你在创作上花的功夫太少。②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该放在卖画上。 (2)①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 ②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的分析概括能力,(1)句就是把画画和卖画的时间颠倒过来。(2)句李斯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人人平等,礼貌待人,陛下讲话我理应恭听,而我为陛下演奏,也应该受到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为“悲剧”下一个定义。(5分)

①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型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悲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

谈谈《雷雨》的戏剧冲突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雷雨》中,曹禺把2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把两家30年来错综复杂的                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同是炎黄子孙,鲁侍萍这位柔弱、善良、温情的女子,在那个特定的社会里却一直不能将驾驭生命的缰绳紧握在自己手中,她被封建买办资产阶级家庭所蹂躏,被伪善的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混血儿”周朴园所欺骗。在第二幕中,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看似平淡,冲突却异常激烈。当周朴园吩咐她“先下去”时,侍萍“望着朴园,泪要涌出”,只问了一句:“老爷,没有事了?”这简短的话语和细微的表情变化,就很好地展示了侍萍A   B    的心情,当侍萍说“老爷,想见一见她么?”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连忙回答:“不,不,不用。”三个“不”字,便将他人性的C    和灵魂的D    暴露得淋漓尽致。当周朴园得知面前这个两鬓染霜的老婆子就是他玩弄过的漂亮的使女时,他色厉内荏,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并声称“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侍萍将肮脏的支票撕得粉碎,然后迸发出血泪控诉:“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一撕,撕碎了周朴园    甲    的假面具,撕碎了资本家    乙    的信条,撕出了侍萍   丙    的性格,撕出了她30年风雨中磨炼出来    

丁    的精神。

1.“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一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2分)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移就

2.选文第一段两个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血缘关系,恨爱纠葛              B.暖昧关系,阶级矛盾

C.家庭不和,父子冲突              D.劳资冲突,恨爱凌辱

3.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混血儿”?(40字内)(3分)

4.剧中人物都有自己个性的语言。侍萍这简短的话语中,展示了什么样的心情;周朴园的三个“不”勾画了他什么样的人性和灵魂?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4分)

鲁侍萍:A________  B________    周朴园:C________  D________

5.侍萍撕了周朴园的支票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这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什么样的感情?(20字内)(3分)

6.请结合课文,对鲁侍萍的形象作简要概括。(50字内)(3分)

7.本段文字末尾,剧评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有力地评论了侍萍这一很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和语言,试根据上下文,填写这些方框里的词语。(4分)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6分)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的四大悲剧是《        》《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2)柳永《望海潮》中“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杭州的湖山之美;《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______”写出了难舍难分之情状;《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写出了苏轼旷达豪迈的胸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则写出了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高贵品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诉  衷  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3分)

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3分)

3)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赀。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抑郁无聊,益跅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母脱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远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

丰年四十二,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引其手指之曰:“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当有子,富寿康宁,自今始矣。”丰 致富,有子二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如相者言。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贵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赀遣之归。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清•张惠言《周维城传》,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无聊:精神无所寄托

B.益跅弛,不问生产       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B.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C.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尝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

遂与之俱出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①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 ②过吴山,有相者睨之良久

③是文如丹砂,公殆有隐德 ④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⑤吾愧吴翁、焦翁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⑥   D. 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维城祖上本为富人,后来家中发生火灾,周家资产荡尽。十余岁时父亲离世,他开始学习经商,并因经商而致富。

B.作者并没见过周维城,从他人的转述中了解到他的许多事迹。在作者看来,周维城虽是商人,但身上具有士大夫的优秀品质,值得称赞。

C.高傅占曾向作者谈起吴翁、焦翁,二翁均能施舍助人。周维城同样也能施舍助人,只是与年长的吴翁、焦翁相比,尚有些不如。

D.焦翁出资让渔人从洪水中救起许多落水者,并将他们留下来,供给饮食,等到他们赚了钱以后,再把他们分别遣送回家。

5.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遂大困,寻死富阳。(2分)

 

⑵奇之,立许字以女。(2分)

 

⑶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3分)

 

⑷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