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选出下列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3分)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有些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2、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型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期中”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建筑形象所表现出的“情态化”,与古代文学的积淀密切相关。
B、“内向性庭院”是我国古代庭院最代表性的建筑。
C、从苏州园林可以看出园林建筑都是由诗来作为原型的。
D、一个诗情画意的素养,影响着他对建筑形象的欣赏与创造。

 

 D  A  C 【解析】 1.D.(本节的写作对象是“中国古代建筑”) 2.A.(古代建筑的“内向性庭院式空间”和"情态"这两者缺一不可) 3.C("都"太绝对化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母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做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题目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80 个字。(5分)
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面容清瘦,双目炯炯有神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寡人之于国也》)
2.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                                  ,用心躁也。(《劝学》)
4.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
5.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6.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诗三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11分)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清江屯:驻扎

B.突利可汗不于靖虞:预料,准备

C.见官军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D.靖又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自锁上变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B.不欲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于是荆轲车而去。

C.卿三千轻骑深入虏庭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至江陵,屯营城下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

B.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

C.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

D.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5分)
(2)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