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调节功能”是指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该特性成为中国诗歌能够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逐渐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九言音节太多,读起来呼吸显得急促,而一句七言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呼吸不至急促的最大限度。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摹象到重写意,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1.C 2.B 3.C 【解析】 1.“格律体逐渐取代了自由体”有误 2.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C《文心雕龙》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D “从重摹象到重写意”应为“从重写意到重摹象” 3.不能因为二者的并存否定对语言形式追求而产生的二者互补共同促进中国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B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人。生当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之间,后半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

C 温庭筠,字飞卿,才思敏捷。能词,词风秾艳,词藻华丽,为花间词人之鼻祖,对晚唐五代词和宋词影响很大。诗与李商隐其名,时称“温李”。

D 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2009年11月30日,新华网报道,随着武汉火车站等一批节点性工程进入最后冲刺建设,武(汉)广(州)高铁客运专线可望在年内全面建成。

B 3月17日上午,河北省最高法院对中国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贪污、受贿案作出终审宣判,黄松有被判无期徒刑。

C我们要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精神贯彻好、学习好、领悟好,明确工作任务,卓有成效地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D 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演习双方调动了各自的精锐,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设施,直杀得天昏地暗,风声鹤唳。

B  靠经验做决策,拍脑袋定项目,这在一些企业和单位曾经相当普遍。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陷阱”之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C 法国新闻台在报道中说,神七发射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整个过程完美无瑕,表明中国在航天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D 灌南县农民汪奇魔因表演《魔术师的旅程》脱颖而出,将代表中国魔术界参加7月26日至31日在京举行的“2009年世界魔术大会舞台魔术比赛”。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城阕   深闺(guī)   春宵苦短

B  绸缪   玉簟(dàn)   渌水荡漾

C  皓腕   栖身(qī)    豆蔻词工

D  金尊   虞美人(yù)  水面清圆

 

查看答案

将下面5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人在文字里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上心情去文字里旅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陶醉了,微笑与泪水变化着表情,那铅字就幻化成感受,我们的路途有多样的心情相随。
①退去虽然退去,而心中早已涌起了某种情怀
②一个个字像火车窗外的风景
③沿途有灿烂如阳光的喜
④也有淅沥如雨的哀
⑤有随风而逝的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