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朱佑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春陵,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佑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佑为护军,常见亲幸,舍止于中。佑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佑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佑军败,为奉所获。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帝复佑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

  延岑自败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延岑败走归丰。佑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佑黄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降。车驾引还,敕佑方略,佑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佑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佑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佑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ZXXK]

  佑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佑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二十四年,卒。

                                   (取材于《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               爱:宠幸。

    B.佑为人质直,尚儒学               尚:崇尚。

    C.以克定城邑为本                   克:攻下。

    D.以法经典                         法:法律。

2.下列语句分编四组,最能表现朱佑“攻城略地”的一组是                    (    )

    ①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②遗击新野、随县、皆平之

    ③佑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率破奸将军侯进等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张康于蔡阳

    ⑤槛车传丰送洛阳

    ⑥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之。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杀敌的功劳。

    B.朱佑军令严明,善于指挥将领联合作战,曾率领祭遵、侯进和臧宫等将领攻城略地,屡建战功。

    C.世祖曾派人试图劝降秦丰,被秦丰拒绝,后来秦丰战败,携妻儿老母投降,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

    D.朱佑在任奉朝请时,曾进谏希望皇上能进行一些诸如“改诸王为公”“令三公并去“大”名”的变革,被采纳。

 

4.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佑降。

   (2)又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1.D 2.D 3.C 4. (1)第二年,邓奉被打败,于是脱衣露体通过朱佐投降世祖。( (2)又禁止士兵抢劫百姓,军人喜欢放纵胡为,大多因此怨恨他。 【解析】 1.法:效法。错误答案多为A,“世祖与伯升皆亲爱之”和后文“常见亲幸”一致。 2.①主要突出其英勇善战;⑤受降之后交皇上处理 3.“世祖也没有加罪于他”错。 4. (1)大意1分,句式1 分,“明年”“乃”“因”各1分,共5分。 (2)大意1分,“禁制”“乐”“以”“之”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朱佑字仲先,是南阳宛县人。少年丧父,回外婆复阳刘家,来往舂陵,世祖(刘秀)与伯升都亲近宠幸他。伯升任大司徒,任用朱佑为护军。等刘秀做大司马,征讨河北,又任朱佑为护军,常常被亲近宠幸,居留于中军营中。朱佑陪刘秀吃饭时,认真地说:“长安政治混乱,您额中隆起有帝王之相,这是天命。”刘秀说:“叫刺奸将军逮捕护军!”朱佑才不敢再说。跟随刘秀征战河北,经常全力奋战冲破敌阵,任他做偏将军,封安阳侯。刘秀登位,拜任为建义大将军。建武二年,改封堵阳侯。这年冬,和各位将领攻打邓奉于淯阳,朱佑部队失败,被邓奉俘获。第二年,邓奉被打败,于是脱衣露体靠朱佑投降世祖。世祖又恢复朱佑的官位并厚加抚慰赏赐。派他攻打新野、随县,都平定了。 延岑自从在穣县战败后,就和秦丰的将领张成会合,朱佑率领征虏将军祭遵和他们在柬阳交战,大败他们,在战阵上杀死张成,延岑战败逃走依附秦丰。朱佑缴获官印九十七枚。进军攻打黄邮,使他投降,赐朱佑黄金三十斤。建武四年,率领破奸将军侯进等把秦丰包围在黎丘,在蔡阳打败他的将领张康,杀死张康。世祖亲自到黎丘,派御史中丞李由拿诏书招降秦丰,秦丰口出恶言,不肯投降。世祖返回,嘱咐朱佑计策,朱佑全力攻秦丰。第二年夏,城中困厄,秦丰才带着母亲妻子儿女共九人脱衣露体投降。朱佑用囚车通过驿站把秦丰送到洛阳,皇上处死了他。大司马吴汉弹劾朱佑废弃诏书接受投降,违背了将帅的职责,世祖不怪罪。朱佑返回,和骑都尉臧宫会师攻打延岑的余党阴县、邓县、筑阳三县的贼兵,全部平定了他们。 朱佑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率领部队,多次接受投降,以攻克平定城镇为根本,不思杀敌的功劳。又禁止士兵抢劫百姓,军人喜欢放纵胡为,大多因此怨恨他。建武九年,屯扎南行唐抵御匈奴。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建武十五年,到京城朝见,交上大将军官印,接着留在京城任奉朝请。朱佑上书说古代臣子受封,不加王的爵位,可以改各位王为公。皇上立即实行。又上书说应当让三公都去掉“大”的称呼,以效仿古代经典。后来便采纳他的建议。建武二十四年,去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西汉时期,博士传授弟子的经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后人把这样的经书称为今文经。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西汉初期,刘向刘歆父子在长期的校书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用古文字写的经传如《春秋左氏传》《毛诗》等,这些经传是由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以前的大篆和六国使用的文字书写的,大篆和六国的文字对于当时的人来讲,是古文字,因此用古字写成的经传就叫做古文经。

  从表面上看,今古文经学得名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实际上,古文经学要想流传必须改写成今文,而今文经学的原始底本就是古文,所以这种文字方面的区别是次要的。今古文经学方面的根本区别在于随着经师源流和治经方法的不同。按照日本学者本田成之的说法,古文学派源于荀子,因大师多为鲁人,又叫“鲁学”;今文学派源于孟子,因大师多为齐人,又称为“齐学”。今文经学派重徵言大义,根据现实的政治需要来解读经,为了需要甚至不惜歪曲经义来论证现实政治的合理性,以致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古文经学派则重名物训诂,即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今古文经学有区别,就难免会斗争。

  西汉哀帝以前,古文经未出现,立学官的五经都是今文经,当时并没有今古文经的名称。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并与今文十四博士相抗衡的是刘歆,但刘歆的建议遭到今文博士们的抵制。直到王莽执政,重用刘歆,扶植古文经学,于是《春秋左氏传》《毛诗》等都立了学官,古文经才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可惜不久又被废除。

经过斗争,今文经学自身更加谶讳迷信烦琐化,而古文经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及东汉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并且涌现出一大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的著名学者如许慎、马融等,这样以来,古文经学最终由弱变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今古文经学并不总是水火不相容的。今古文经学的融合主要是由古文经学大师来完成的。古文经学大师都能博通群经,并对今古文经了如指掌。古文经学为了战胜今文经学,都重视并能够汲取今文经学的优点完善自我;相反,今文经学固步自封。许慎、郑玄等在今古文经学融合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如许慎的古文经著作《说文解字》就吸收了今文经学家对字义的解释,引用了大量的今文经学。

尽管今古经学在诸多方面不相同,并且上升到四次激烈的斗争,但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秩序)从根本上相同的,决定了他们必将会最终趋向统一。

(摘编自“国学网”《试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1.下列关于“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书写经书的文字形态不同。

    B.今文学派源于孟子,最后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

    C.如果说古文经学的特点为“合古”,今文经学的特点就是“合时”。

    D.刘歆虽是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为古文经学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今古文经学得名表面上是因为所书写的文字不同,而实质是因为经师源流和洽经方法的不同。

    B.刘向刘歆发现汉初《春秋左氏传》《毛诗》等经传用秦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和六国用的文字书写。

    C.古文经学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

    D.今文经学派走向阴阳五行和神性化的道路,是因为它重微言大义,据现实的政治需要解读经。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西汉经学的历史主要是今文经学发展的历史,而古文经到王莽篡位还未立学官。

    B.刘歆大胆系统地提出古文经应该立为学官,但这一提议当时未能被今文经学派接纳。

    C.今古经学派政治目标在根本上是相同的,这决定了它们之间最终必然既有斗争又有融合。

    D.许慎虽然是古文经派大师,但他以一种开放的学术态度,对古今文经融合做出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平凡淡漠的故园旧貌,尘封已久的童年琐事,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一种不经意的触动,沾惹出缕缕扯不断的情思……
请以上段文字为触动,写一篇记忆家乡(故地,学校)风物人情或童年生活的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8分)  
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发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就在原来的枝头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了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对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绿阴,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阴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夜里,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正是这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到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6分)(   )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启示,即使一叶坠地,也隐藏着深刻的哲理。

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E.本文集中赞美了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
2.第2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作用是什么?(6分)
                                         
                                        
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1)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8分)
(1)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字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相传为鲁国史官        (人名)所作。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3)看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5)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一、二句叙写了风吹泥裂、叶落枝折的景象,表现了什么?这两句对本诗情感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2)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雪地行军图,一个“上”字形象鲜明、意蕴丰富,请简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