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豫让传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豫让传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而事智伯                              事:侍奉

B.女为说己者容                            说:“悦”,爱慕。

C.吞声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形状:形体和容貌。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                        数:多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变名姓为刑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欲以刺襄子                   斧斤以时入山林

C.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使人问之,果豫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豫让决心为智伯报仇,这样就不会愧对死去的智伯了。因为智伯当年以国士之礼对待他,对他有知遇之恩。

B.豫让不用卑鄙的手段报仇,却在身上涂漆使自己长疮,吞炭让声音变得沙哑,目的是使得妻子都认不出他。

C.豫让首次刺杀未成,襄子饶恕了他,认为他是一位义士。这表现了襄子的胸襟和气度,突出豫让的志行可贵。

D.豫让自杀后,太史公写“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反映此事震撼人心,增强了故事的悲壮性。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C 3.B 4.(1)他是个有义气的人,我以后小心避开他就罢了。(3分) (2)于是襄子深深地被他的义气打动,就派侍者拿来衣服给豫让。(4分) (3)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加以制止,路上有饿死的百姓却不开仓赈济。(4分) 【解析】 1.数——责备 2.于—在,介词。 ( A乃—于是;竟然  B.以—用,介词;按照,介词。   D  也—表判断;表停顿。) 3.豫让毁容毁声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妻子认不出来,而是为了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4.略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他离开那里去奉事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罢了(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最后还是把他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完成11—12题(每小题3分,共6分)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①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注释①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冬烘学究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必须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共目之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时天下承平日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以其无礼于晋 

C.大王来何操?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百衣冠以送之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下)          B.画图省识春风面 (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回)          D.他生未卜此生休 (预料)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各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散文集《野草》以及多部杂文集。

B.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四大悲剧分别是:《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C.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属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分别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鸣凤和四凤分别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和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她们都是黑暗社会里封建大家庭中的牺牲品,她们的死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黑暗势力对年青一代的摧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