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夜游者 李雪峰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夜游者

李雪峰

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匆匆忙忙吃过了晚饭便熄灯睡觉,一盏盏晕黄的灯很快就接二连三地熄灭了。夜幕上银钉似的星粒显得越来越稠,越来越亮。只几支烟的工夫,村庄便沉进那寂寂的梦中去了。这时还没有彻底睡熟的,只有村庄里那几只余兴未尽的狗。它们把耳朵贴在地上,谛听从大地深处传来的更远的声音,些许的风吹草动,些许的云影飘移,它们就会狂叫起来。狗叫声飘出村巷,飘到庄外冥寂的田野里,瞬间便被夜色给湮灭得无声无息了。

在给村庄看青的夜里,我喜欢提着长长的手电筒在庄里庄外踢踢踏踏地走来走去。在月光如水的深夜,在村庄外的野地里,或者在村头的大路上,我常常和一两个孤独的老人不期而遇。他们有的抄着手佝偻着腰身在夜晚里踟蹰而行;有的满腹心事的一个人拖着蹒跚的瘦弱影子,缓缓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遇到过村南大柳树下的四大爷,他总是在庄北的山脚旁晃荡,老迈瘦弱的身子甚至踏不出一丁点儿脚步声。还有那白发稀疏、一脸苍凉的六根爷,他总是在庄南的坟地旁,有时停下来抬头呆呆地仰望头顶的星星或月亮,有时轻轻地长叹几声或者轻轻地咳嗽。

我想不明白这些老人为甚么喜欢这样一夜一夜地晃荡,但我并不打扰他们,只是蹲在守青的窝棚里,忍不住一个人反复地揣度:他们如此寂寞地在村庄里夜游,是在怀想曾经的年轻时光,还是在搜寻已逝岁月的影子?是人生暮年的一种不甘,还是灵魂对短暂生命的一种挣扎?是对自己以往生活场景的一种追溯,还是对流年碎影的一种拣拾? … …

生命的苍凉让我对夜晚深处形影相吊的蹒跚充满了怜悯。我知道,在所有的村庄里,在所有村庄冥寂空旷的深夜里,都有这样的老人在默默地夜游。他们在这村庄四周的田野里劳作了一辈子,生活了一辈子。他们曾经在这村庄里朗声大笑或者破声嚎啕过,也曾经在村庄里主宰过卑微过或屈服过,但一切都离他们远去了。他们曾经嗵嗵作响吓得鸡飞狗跳的脚步,现在甚至吓不息那些草丛中叽叽的虫鸣;他们曾经虎虎生生的腰板,现在甚至挟不动夜晚里的一丝微风。他们像一滴即将被泥土涸干的露珠,像一声转瞬就被冥寂消散的无奈叹息,除了在这空旷无人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怀想,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然而,直到有一天夜晚,当我满腹心事下楼去街上散步时,我才蓦然清楚—— 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啊。他们的前边,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村庄;他们的身旁,是他们春种秋收了一辈子的小路和田塍;吹拂他们的,是他们熟稔了一辈子的乡野夜风。村庄、田野、山岗、河流,不但是他们细细咀嚼与回想的真实场景,而且是属于他们自己一个人的世界。月亮、星子、流萤、虫鸣,一直都是他们苍老心灵中永恒的生命天幕。

而我们呢?浮萍一样被生活的风左右着,从一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从一个街道到另一个街道,甚至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遥远的大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拥有月夜里神定气闲地静静踱游,也不清楚有多少人还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村庄,甚至不清楚还有多少人能让自己的思绪穿过小区、越过街道、飞过城市,在山野泥土间默默地踌躇。

但我一直梦想着

1.文章写到了夜游时的寂寞,请问前两段是如何表现这种“寂寞”的? ( 4 分)

答:                                                                                                                                                                                                              

2.作者为什么说“夜游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寂寞”?请简要作答。( 6 分)

答:                                                                      

                                                                      

                                                                           

3.文章是围绕“夜游者”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 分)

答:                                                                                                                                               

                                                                               

4.文章以“但我一直梦想着”结尾,有人认为这样的结尾好,有人则认为这样的结尾不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6 分)

答:                                                                 

                                                                      

                                                                      

 

1.(1)第一段通过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村庄的寂静,借此烘托出夜游时“寂寞”的氛围。(2)第二段通过描写夜里拖着蹒跚瘦弱身影孤独而行的动作和情景,直接表现出了夜游的“寂寞”。 2.虽然夜游时无人相伴,孤独寂寞(2分),但他们夜游时所见的都是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真实场景(2分),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能够感受到永恒的生命(2分)。(基本意思接近即可) 3.首先描写村庄夜晚的寂静和孤独寂寞的夜游者;其次写“我”对夜游者的认识,由不明白不理解到同情怜悯,再到理解到他们的幸福;最后由夜游者联系到自身生活,表达出自己对享受沉静生活、拥有心灵世界的梦想。 4.这是一道开放题,明确观点1分,理由充分,阐述恰当4分,表达层次清楚1分。 参考一:这样的结尾好,因为以一个短句独立成段来结尾,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并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夜游者能够享受宁静时光、拥有心灵世界的生活的向往。 参考二:这样的结尾不好。因为这样的结尾太过突兀,让人感觉话未说完,文意未尽。文章倒数第二段联系自身描绘目前的生活现状,之后用“但我一直梦想着”将全文结束,而“梦想”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作者并未交待明确。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明道德之广崇,            ,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

谨庠序之教,                                。(《齐桓晋文之事》)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屈原列传》)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旅夜书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闾门①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②,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③。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也称吴门。②逐楼船:楼船,古代战舰。逐楼船,从军。③新烟:寒食节禁火,清明日重新生火。

(1)这两首诗各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试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同为即景抒怀诗,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试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候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予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管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候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 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殷候仁而无断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①何可不执手                    ②大王来何操

D.①以家贫亲老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下列各句子中,全部表现罗企生忠义之心的一项是(    )

①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②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

③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         ④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

⑤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⑥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企生多才多艺,受到殷仲堪的赏识,被提升为武陵太守,后来又做了咨议参军。在殷仲堪落难逃走之际,罗企生知恩图报,甘愿仗义相随,生死与共。

B.罗企生跟随殷仲堪外逃,路过家门,他的弟弟以握手为名,将企生拉下马来,又以奉养老母为由,抱住企生不放。殷仲堪见企生不能摆脱,就只身离去。

C.桓玄到了荆州后,荆州人士都去拜见他,只有罗企生不去,罗企生紧紧跟随殷仲堪,并为殷仲堪管理家事。

D.罗企生明知殷仲堪生性多疑,优柔寡断,最终一定不会成功,但因为他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面对桓玄的强权依然守节不渝,这种重义轻生的精神,令人敬佩。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谢我,当释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着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表现。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名女运动员在4公里越野训练中,跑出了13分55秒的现场最好成绩,不仅没有得到表扬,反而受到教练的严肃批评,被责令再跑20公里。

B.初始阶段,由于对海滩地区的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的油层擦肩而过。

C.该活动拓宽了大家的知识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该所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D.回忆2008年5月在汶川发生的强烈地震,灾区群众说,他们耳边至今回荡着温家宝总理饱含着热泪给他们安排灾后重建时的情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