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赋予 急功尽利 因地制宜 沉湎其...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赋予               急功尽利          因地制宜          沉湎其中

B.戡乱               山洪爆发          喧宾夺主          人所不耻 

C.忍奈               出人投地          大声疾呼          面授机意   

D.震撼               久负胜名          点一柱香          兵慌马乱

 

B 【解析】A急功近利;B山洪暴发,人所不齿; C忍耐,出人头地,面授机宜;D久负盛名,点一炷香,兵荒马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韵(xié)        应(yīng)届      嘈(cáo)杂       瑕瑜互见(jiàn)

B.懵懂(měng)       框架(kuāng)    训诂(gǔ)        刀耕火种(zhòng)

C.炮烙(luò)        翘楚(qiáo)     剽(piāo)窃      锲而不舍(qì)

D.揶(yé)揄         奢靡(mí)       兴(xìng)奋      恬不知耻(tiá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位农民在山沟里撒下了一片毛竹种子,仅有一粒成活。他经常给它浇水,施肥。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毛竹苗一动不动。第二年,第三年……虽然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但那棵毛竹苗还是一动不动。到了第六年,一场春雨过后,毛竹拔地而起,很快就1米多高了。在以后的每一天,毛竹都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疯长,一直长到20多米高。又一场春雨过后,山沟里突然蹿出10多株披着细毛的毛竹竹笋,这些竹笋同样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狂蹿。一个月后,昔日的荒山沟变成了一座毛竹院。
这位农民惊诧之余,拿着铁铲挖了挖山沟的土地。他发现毛竹的地下根茎已经遍及整个山沟,辐射直径长达一公里。原来,在过去的五年里,虽然地表上看不到毛竹苗生长的迹象,但土壤里,它的根系却在不停的壮大和蔓延。
毛竹的生长历程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2009年12月29日,某市“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启动,向广大青少年征集优秀手机短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生情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
主题有:①为青春喝彩②倡导文明行为③承诺践行道德。
请你从上述主题中任选一个创作一条手机短信。要求:①紧扣主题;②有文采,至少使用—种修辞③不超过50个字,标点在内。(5分)
我写的主题是___________(序号及主题)
短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④雨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树梢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⑤呈现在你眼前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⑥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⑦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⑧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⑩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 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11)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2)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2)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2.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  (6分)
答:                                                                                                                     
                                                                             
3.第⑥段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岳飞,有什么用意?  (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披绣闼,俯雕甍,______,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