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①雨中的西湖要...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宋朝的雨
陈富强
①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②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③我建议你去苏堤。
  ④雨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树梢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你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⑤呈现在你眼前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洇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⑥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⑦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⑧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l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⑨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
⑩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 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周密撰的《武林旧事》为后人记载了当时的情景。“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又有珠翠冠梳、销金彩段、犀钿、织藤、窑器、玩具等物,无不罗列。”
(11)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12)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2)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2.为什么说“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  (6分)
答:                                                                                                                     
                                                                             
3.第⑥段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它们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4.文章结尾处写到岳庙、岳飞,有什么用意?  (6分)
                                                                                
                                                                                

 

1.(1)“文章憎命达”,一帆风顺的人难以写出名传千古的文章,苏轼坎坷的遭遇为他的创作积累了素材,积聚了情感。或坎坷的遭遇反而成就了传世佳作(意思对即可) (2)表层意思是说苏轼的雕像已经沐浴了将近千年的风风雨雨;而深层意思则是说苏轼治理西湖的历史功绩和以民为本的精神品质永垂不朽。(2分) 2.(1)解决了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的问题或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2)沟通了南北,方便了行人;(3)使苏堤后世繁华而美丽,为西湖美景增色。 (各2分) 3.想象,引用,对比。“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是想象,它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将读者带入了文章所设的境地中,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引用,它有丰富内容、增强文采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是对比,突出了苏轼诗歌的非凡价值。(每种手法1分,简析1分) 4.(1)岳庙与苏堤相映衬,作者借民族英雄岳飞来烘托苏轼; 在作者看来,两人一文一武,同样伟大,一个用武力保卫国家,一个用智慧治理山水,两个人都是民族精英,都给后世留下宝贵的财富。(每点3分)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披绣闼,俯雕甍,______,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查看答案

下列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传奇”是我国古代一种文学体裁。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一个高峰,代表作有李朝威的《柳毅传》等;明清传奇则是戏剧,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B.元代戏剧家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重门第重爱情的富家小姐崔莺莺的形象;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是《桃花扇》,借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可说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C.曹禺和老舍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话剧《雷雨》和《茶馆》。老舍还是一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D.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他们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分别是《羊脂球》《樱桃园》《警察与赞美诗》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博园区内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兆瓦,这是中国国内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示范区
②生态节能建筑、江水源热能采集等新技术也将在世博园内广泛应用
③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
④整个园区的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
⑤园区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电动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等清洁能源车辆,使园区内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
⑥中国在筹办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A.③⑤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①⑥②

C.③⑥①④⑤②

D.①④⑤②③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2010年4月19日,抢险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奋战了4个多小时,帮助藏族同胞清理出了许多家具、生活用品和重要物品。

B.对记者的问题,有关部门负责人态度鲜明地作了答复:一定要查明事情真相;严明纪律,处罚违纪人员;加强监督,净化从业环境。

C.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在实践中,我市遵循突破“三点”、整体带动的原则,从而开启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

D.2010年4月23日,在地震重灾区结古镇,恢复商品交易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经达100多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0年3月底,世博会广东馆整体完工,装饰着古色古香的窗花、金色箔片做成剪纸的骑楼,在灯光的映射下美轮美奂。

B.中国代表团中最矮的小块头何可欣,年纪轻轻却早已获赞誉一片,是体操界著名的“高低杠公主”,可谓秤砣虽小压千斤了。

C.要想富,先修路。在穷家富路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江西省交通厅和南昌市共同投资数亿元启动瑶湖大桥扩建及麻丘互通立交工程。

D.公安部门终于证实,为查清利用足球赌博的几起重点案件,南勇等被依法传讯到案接受调查,相对于足协的三缄其口,坊间则开始了一场围绕南勇案件的大猜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