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红房子 黑 塞[德] ①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红房子

黑  塞[德]

①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有一个家,绿色花园里的一幢小屋,周围一片寂静,远离村落;在小房间里,朝东放着我的床,我自己的床;在小房间里,朝南摆着我的桌子,那里我也会挂上一幅小小的古老的圣母像,那是我在早年的一次旅途中,在布雷西亚买到的。

    ②正如白昼是在清晨和夜晚之间,我的人生也是在旅行的欲望和安家的愿望之间渐渐

消逝的。也许有朝一日我会达到这样的境地,旅途和远方在心灵中属我所有,我心灵中有它

们的图像,不必再把它们变成为现实。也许有朝一日我还会到达这样的境地,我心灵中有家

乡,那就不会再向花园和红房予以目送情了——心灵中有家乡!

    ③如果有一个中心,所有的力从这个中心出发向两端摆动。那时,生活会是多么不同啊!

    ④但是,我的生活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负极之间摇摆。这边是眷念在家安居,那边是思念永远在旅途中。这边是渴望孤独和修道院,那边是思慕爱和团体!我收集过书籍和图画,但又把它们送掉。我曾摆过阔,染上过恶习,也曾转而去禁欲与苦行。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作根本来崇敬,后采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⑤但是,把我变成另一个模样,这不是我的事情。这是神奇的事情。谁要寻找神奇,谁

要把它引来,谁要帮助它,它就逃避谁。我的事情是,飘浮在许多紧张对立的矛盾之间,并且作好了精神准备,如果奇迹突然降临到我头上的话。我的事情是,不满并忍受着动荡不安。

    ⑥绿色花园中的红房子!我对你已经有过体验,我可不想再次体验了。我曾经有过家

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欲望——我也想按照这种欲望来生活!我的许多愿望已经在生活中

实现了。我想成为诗人,也真成了诗人。我想有一所房屋,也真为自己建造了一所。我想有

妻室和孩子,后来也都有了。我要同人们谈话并影响他们,我也做了。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

现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但这是我所不能忍受的。我于是怀疑起写诗来了。我觉得

房屋变狭窄了。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

新的渴望。

    ⑦我还会走许多弯路,还将实现许多愿望,但到头来仍将使我失望。总有一天一切都将

显示它的意义。

    ⑧那儿,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可是,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

光。

    ——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

1.通读全文,阐释“红房子”的两层意思。

答:

2.文章第⑧段划线句子应怎样理解,请具体说明。

答:

3.请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答:

4.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其特色,请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人称使用等方面分条举例赏

析。(任选两个方面即可)(6分)

 

1.⑴实指红色的房子和舒适的现实生活;⑵象征实现了的理想、愿望。 2.“矛盾消失的地方”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对安宁舒适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的境界; “可爱的眷念的群星还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指在到达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一个愿望之后,人又会产生新的愿望,永远不会满足。 3.本文提示了对人生目标不停追求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之间的矛盾。 4.⑴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复、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⑵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相辅相成。 ⑶人称转换自由灵活。第①第⑥两段第二人称“你”似与“红房子”对面交流,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评分细则:3点任答两点即可,每点总说特点1分,举例分析2分,例子应具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空。(6分,每空1分)

   (1)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韩愈《师

    说》)

  (2)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3)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4)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5)《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6)莎士比亚是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①红房子,从你的小花园和葡萄园里,向我送来了整个阿尔卑斯山南面的芬芳!我多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千里梦”是什么梦?“弦断有谁听”抒发了什么情感?(4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两点作简要说明。

      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

乙邦才传

汪琬

    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以队长从监军大监,击贼河南、江北间,主者未之奇也。

    总兵黄得功与贼战于霍山,得功乘胜舍其大军,单骑前逐贼,陷淖中,贼围之数重,射杀得功所乘马,得功亦仰面射贼洞胸,与之相持。会天欲暮,所余二矢耳,得功自分必不免,而邦才适自别道驰还,登高望见之,识其胄,曰黄总兵也,大呼,复驰之,贼散走,得功乃自拔上。邦才授以已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凡杀追骑十余人,始得及其大军。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

    而是时有张衡者,从总兵刘良佐,亦以骁勇知名。贼兵围六安危甚,提督马士英帅军救之,始至,立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诸军曰:“孰为乙邦才、张衡者?入见!”两人廷谒,即牒补副将,以其兵授之,出文书曰:“为我入六安,取太守结状以报!”两人别应曰:“诺!”即出,简壮士二百骑,与之约,使人持一角,十人共建一纛,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城中人大喜合噪,两人者促太守具食,食已,挥太守曰:“署状!”急怀其状,复引骑冒围出。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皆止不敢逼。既得报,竟不亡失一骑。

    自兵兴之后,颖、寿、六安、霍山诸州县数被寇,邦才常在其间,大小十余战,破围陷阵,所俘馘无算。主者或攘其功,或移诸他将者数矣。同列为邦才不平,时时讽之使言,辄谢曰:“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终退让不自言也。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督师,愿得邦才与俱,以总兵官驻扬州。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汪子曰:予读公勇所书乙将军始末,辄慨然想见其人,因稍删润之如此。公勇又云:“邦

才素不饮酒,独好美妇人。某尝遇之濠上,直其猎还,为某席地置酒,自弹琵琶,命侍姬歌秦声和之,意欢甚。已复置琵琶于膝,注视某曰:‘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所可报国家者,惟此身耳。幸而所辖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娱。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其后如其言,岂不痛哉!”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队长从监军太监                 以:凭……身份

    B.主者未之奇也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C.简壮士二百骑                                        简:选拔

    D.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         周: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乙邦才“忠义”的一项是                        (    )

①授以己马,分菔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

    ②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

    ③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

    ④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

    ⑤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⑥—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总兵黄得功单骑追逐敌寇,身陷泥淖,被敌兵围射,情势十分危急,幸亏得到乙邦才的及时救助,才得以脱身。回到军营后,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乙邦才自此才开始有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

    B.乙邦才在明末抗击贼寇的战斗中英勇,果敢,有谋略。与张衡一起带领两百勇士突破敌营进出六安,顺利完成马士英交派的任务。己方没有一人伤亡。

    C.乙邦才淡泊名利,即使自己的功劳被上级官员侵夺或是被移到其他将领身上,也不去争,而说这些功劳是大家拼死得来的并不是自己一人能力能做到的。

    D.乙邦才好美妇人,在辖区无事的时候“以声色自娱”,后来被清兵打败自刎殉国,他舍身报国的行为让公勇感到痛惜。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

译文:                                            

②邦才常在其间,大小十余战,破围陷阵,所俘馘无算。

    译文:                                           

  ③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

译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题。

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

    感冒有“流行性”和“普通性”之分。前者十年左右暴发一次,来势凶猛,起步急骤,传播疾速,常殃及数国甚至数十国;后者起步较缓,传播多局限于某个范图、某个地区,但经常发生。两种感冒均由病毒引起,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基本相似。但流行性感冒患者的病情往往很严重,有的会导致死亡。两种感冒都会被反复传染,有时让人防不胜防。

    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从婴儿落地始,呼吸道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之中90%是病毒,而在目前发现的160余种病毒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侵入细胞后并非畅行无阻。一旦有病毒侵扰,免疫系统即作出反应,迅速产生

抗体;细胞、干扰素等物质会“中和”病毒使之丧失进入细胞的能力;或将已有病毒寄居的细胞溶解,防其繁衍;或封锁细胞表面,使其无法侵入缝隙。在此情况下,有的病毒借咳嗽、喷嚏溜出体外,有的被吞噬细胞吃掉。免疫系统的“识别”和“记忆”能力也很强大。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但流感病毒善于改头换面,目前已发现的流感病毒甲、乙、丙三个“型”之中,以甲型最为善变。整个变异过程需要3年准备、8年积累,10年左右方能完成。一旦完成变异即为一新“亚型”,其形态与原型截然不同。这种面目一新的病毒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过去的免疫物质失去了作用,约一周后才能组成新的免疫物质与新亚型病毒对抗,这就使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流感病毒就是这样才得以横行于世。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呼肠孤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又称“伤风”。由于病毒群中分种,种中分型,多群、多种、多型组成庞杂的病毒团伙,你出我进闹事于呼吸道,引起相似症状,貌似一种病毒反复感染,实则多种病毒轮番侵袭。有些病毒长期栖息于鼻咽部位形成“基地”,坐以待时。一旦人体大汗着雨、风袭受凉、疲劳过度、贪杯误饮之时,即乘机扩散,引起感冒。若有“新鲜毒种”侵入,即迅速传播,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人们误称为“流感”,其实仍属普通感冒。

    伤风感冒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病人更易受病毒侵犯。一旦染病,不仅病情较重,且使旧病恶化。

    咳嗽、喷嚏是病毒扩散的基本方式。一个有力的喷嚏喷出的微细雾粒,直接射程可达6米之远,所及范围可达20立方米的空间。因此,患者应尽量缩小其波及范围。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病毒型别众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关键,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降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坚持锻炼,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9年第7期,有删节)

1.下列有关“感冒”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冒分流行感冒和普通感冒,二者均由病毒引起,临床症状基本相似,系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B.流行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患者病情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C.普通感冒又称“伤风”,由多种病毒引起。病毒情况复杂,常趁人体免疫力下降之时,乘隙而入,引发感冒。

    D.感冒易发难防,人人敏感,学龄前儿童尤然。冬春气候干冷多风,是伤风感冒的“旺季”。

 

 

 

2.下列对“流感病毒”和“免疫系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即启动保护机制,采取“中和”、溶解和封锁的方法对病毒予以杀灭。

    B.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记忆”功能,凡与之相遇过的病毒均被其牢记,日后一来即被其识破并歼灭。

    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左右方能完成。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反应滞后,使得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对此问题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B.慢性咽炎、鼻炎、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病人日渐增多,他们更易受病毒侵犯,造成感冒多发。

    C.病毒型别种多,且极善变,针剂难有较强的针对性,目前打预防针的效果很不理想。

    D.冬春气候干冷多风,呼吸道黏膜分泌减少而易干燥受损,抵抗力明显下降,造成伤风感冒多发。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年暴发的危害最大的流感当数去年发源于墨西哥继而波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甲流感,致病病毒H1N1即是一种典型的流感病毒。

    B.普通感冒因“新鲜毒种”侵入会引起有限范围内的流行,易被误诊为“流感”。

    C.流感肆虐期间,将患者隔离,去人流量大的场所要求戴防护口罩,均是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D.预防感冒,提高机体抵抗力是关键。坚持锻炼,注意保暖,生活规律,调理起居尤为重要。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在崭露头角的一年里,凭借强大实力,获得无数殊荣,深为国人所自豪。

    B.我们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深入开展规则意识教育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学校的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安神健脑液”是国家率先批准的健脑名牌产品,具有安神健脑、提高智力的神奇功效。

    D.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