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
第一组:DDTT × ddtt → F1(自交)→ F2 → 矮杆抗病
第二组:DDTT × ddtt → F1 → 配子→幼苗→矮杆抗病
第三组: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矮杆抗病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
(1)第一组的育种方式是 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2出现矮杆抗锈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
(2)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______________,在培育中首先用到____________培养方法,然后用_____________处理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第二组培育形成的幼苗叫______________。
(4)第二组培育的幼苗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组方法出现ddtt后代是偶然的、个别的,它是DDTT通过来______________实现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多肽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下图是该病的病因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DNA上的碱基对发生改变,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
(2)进行图中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3)图中③的过程称为_______,完成该过程的结构是_______。
(4)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为GAA或GAG,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或CAC,天冬氨酸的密码子为GAU或GAC,缬氨酸的密码子为GUA、GUU、GUC或GUG。图中氨基酸甲是_______;氨基酸乙是_______。
(5)人的血红蛋白由574个氨基酸构成,那么编码血红蛋白的基因中至少有_______个碱基。
(6)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任意三个)。
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2)转录过程中,DNA在______的催化作用下,把两条双链的螺旋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_____过程中。
(3)mRNA是以图中的③为模板,在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由4种游离的_______依次连接形成的。
(4)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_________(填序号)。
(5)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G-C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______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④中______发生相应改变。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C.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D. 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是细菌进化的基本单位
B. 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细菌的基因突变
C. 细菌的定向变异决定细菌的进化方向
D. 抗生素的定向选择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 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 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 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