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

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如图1、图2、图3所示(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机理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_____________(2分)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香肠、腊肉是四川过年必备的一道“硬菜”,但口味太咸容易导致_____________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_____________增加,尿量减少。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且信号单向传递。

(3)糖尿病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图3所示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图中①由

_____________产生的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②所示的患病机理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_____________结合,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糖尿病都属于_____________病。其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是_____________。有一种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经检查发现,患者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患者仍表现出尿糖症状,该病的病因最可能类似于图3中的_____________

(5)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

 

ABC 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细胞外液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浆细胞 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 自身免疫 ①② ③ 反馈调节 【解析】试题分析:梳理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神经调节,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通过提取图中的信息,准确定位图1中字母所示的激素名称和图3中数字所示的过程,并结合三幅图中的文字信息进而进行相关试题的解答。 (1)分析图1可知:A由垂体分泌作用于甲状腺,因此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图1中的A、B、C三种激素都会明显增加,从而使细胞代谢活动增强,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通过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 香肠、腊肉的口味太咸,易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在突触处完成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 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分析图3可知:图中③所示的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4) 图3中所示的三种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分别是:①是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②是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③是抗体Y3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机会减少,甚至不能结合,从而使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因此这三种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综上分析可知,①、②都是由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所以可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法得到治疗;③中胰岛素分泌正常,只是因为无法与受体结合或结合机会较少而引起糖尿病,所以青少年型(Ⅱ型)糖尿病与③类似。 (5) 由题意“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可知这种调节方式为(负)反馈调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物种

分组

第七天

第14天

第21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 20

0. 62

0. 67

处理组

0. 20

0. 10

0. 13

豌豆财

对照组

2. 00

4. 00

2. 90

处理组

2. 00

8. 70

22. 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 00

1.31

0. 82

处理组

1. 13

2. 19

2. 03

 

 

A. 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 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二营养级

C. 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氨转变为含氮的养料

D.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查看答案

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0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查看答案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营养级

单位:102 kJ/(m2·a)

GP

NP

R

15.91

2.81

13.10

871.27

369.69

501.58

0.88

0.34

0.54

141.20

62.07

79.13

211.85

19.26

192.59

 

 

A.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 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五个GP之和表示

D. 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有一部分能量通过自身的粪便流向分解者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 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

北极笞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

A. 群落丰富度较高    B. 不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

C. 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 生产者主要是地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