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 一个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越多,反射所需时间越短 B...

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A. 一个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越多,反射所需时间越短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B 【解析】一个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越多,说明参与该反射弧构成的神经元的数目就越多,因此反射所需时间就越长,A项错误;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即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B项正确;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C项错误;神经递质通过胞吐进入突触间隙,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占1/3

B. 图中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淋巴

C.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D. ②④⑤的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 02、血红蛋白    B. 参与有氧呼吸的酶、H20

C. Ca2+、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D. Na+、葡萄糖

 

查看答案

融合PCR技术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连接起来的方法,其过程如下图1所示。下图2是中间载体1和中间载体2(利用融合PCR技术构建成)构建成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示意图(限制酶酶切位点标注于载体外侧),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通过与叶绿体基因的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整合于叶绿体DNA上的特定位点上。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第一阶段中PCR至少进行____________次循环,才能获得双链等长的DNA,第二阶段中引物2与引物3部分碱基的____________关系使得两DNA能成功“搭桥”连接起来。

(2)若通过融合PCR技术将启动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终止子拼接起来,需要设计__________种引物,其中能够起着“搭桥”作用的引物有__________种。

(3)图2中需使用_________________(填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将两中间载体构建成定点整合表达载体,途中定点整合表达载体上未标出的结构是__________

(4)叶绿体定点整合表达载体中____________(填基因)能使目的基因准确插入叶绿体DNA上的特定位点上。与利用农杆菌转化法相比,利用定点整合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中的优点是_______

 

查看答案

一浅水湖泊由于过度捕捞导致鲈鱼(主要捕食鱼类)濒临绝迹,此时湖中主要有浮游藻类、沉水植物、螺(捕食藻类)和鲤鱼(主要捕食螺)等生物。在保留或去除鲤鱼的条件下,分别测定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干重) ,如图。

(1)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分别生长在湖泊表层和下层,这是群落_____________结构的体现,藻类大量繁殖会降低湖泊下层光照强度,藻类与沉水植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有____________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该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表去除鲤鱼后,浮游藻类生物量的变化;保留鲤鱼的水域中,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变化曲线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沉水植物对净化水体起重要作用,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虑,可采取_________ 的措施来增加沉水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措施实施后,湖泊中各生物的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能保持动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