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X、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 | P:刚毛(♀)×截毛(♂)→F1全部刚毛 |
杂交组合二 |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
杂交组合三 |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
A.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B.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也会发生交叉互换从而发生基因重组
C. 通过杂交组合三,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D.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一定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甲图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图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雌性动物与其测交
B. 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 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
D. 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
与果蝇眼色有关的色素的合成必须有显性基因A存在,另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B使色素呈现紫色,而隐性基因b使色素呈现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系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BBXaY
B. B.F2中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
C. 若F2中红眼果蝇雌雄随机交配,则后代中红眼:白眼=8:1
D. 基因对果蝇眼色的控制体现了基因直接控制性状
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如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突触2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Gly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可使阴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
B. Gly可通过主动运输回到本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载体蛋白
C. 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图中没体现的内环境组成成分是血浆和组织液,左边的图的a段表示静息电位,b点时膜外是正电位
如图所示为制作泡菜的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若泡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________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等。
(4)为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首先要配制________________标准显色液、并与样品进行比较。泡菜制作的第3~5天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不宜食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
②实验步骤:
ⅰ.取20只健康大鼠________,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另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丙组);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给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______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ⅳ.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③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步骤完成实验结论。
组别 | 数量 | 实验开始时(mmol/L) | 给药4周后(mmol/L) |
甲 | 10 | 18.62±3.08 | 10.12±2.65 |
乙 | 10 | 19.46±3.98 | 19.00±2.70 |
丙 | 10 | 3.85±1.28 | 3.94±2.20 |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