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均放在30℃的环境中,8~10h...

下列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均放在30℃的环境中,8~10h后,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实验一明显高于实验二,说明_____(实验一、实验二)中的酵母菌以有氧呼吸为主。

(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___________(实验一、实验二)中的酵母菌。

(3)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

(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是第______阶段产物。实验一、二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那么二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比为__________

 

实验一实验二氧气二3︰1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实验装置图:实验一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二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解析:(1)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多,因此实验一中的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2)实验二是在无氧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该实验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较多。 (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氧气。 (4)根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可知二氧化碳是第二阶段的产物,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将两瓶含等量酵母菌的培养液分别置于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若产生了等量的CO2,假设产生的CO2量为m,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m/6,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m/2,因此无氧和有氧条件下两瓶酵母菌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3:1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装置、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做如下实验,将一些水生植物浸在水族箱中,用太阳灯作为光源,通过改变太阳灯与水族箱之间的距离来改变光照强度,并以植物在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氧气量)表示光合速率。测得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水族箱间的距离

由75cm逐渐移到45cm

由45cm逐渐移到15cm

由15cm逐渐移到水族箱边

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气泡数

几乎没有气泡

气泡数量逐渐增多

没有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

(1)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大于45cm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_________(大、小、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气量。

(2)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45cm逐渐移到15cm的过程中,光合速率变化相当于曲线图中______段的变化,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

(3)当太阳灯与水族箱的距离小于15cm时,此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1、2、3、4、5、6、7所示结构的膜都以_____________为基本支架,且都有_________分布。这些分子大都处于运动之中,即具有一定的_________性。

(2)分布有ATP合成酶的生物膜位于[_______](填写序号)中。

(3)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一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属于

A. 生产者    B. 初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三级消费者

 

查看答案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叙述,正确的是

A. “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 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 “S”型增长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 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查看答案

农田管理中经常除草可以

A. 促进生物的适应    B. 促进种内互助

C. 减轻种间竞争    D. 加剧种间竞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