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从H1N1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

从H1N1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 ____免疫将被感染细胞裂解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致死剂量H7N9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C(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疫苗及辅助剂

疫苗剂量(μg)

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

小鼠存活率(%)

A

H7N9+C48/80

1.5

13

100

B

H7N9

1.5

11.3

100

C

H7N9+C48/80

0.15

11.3

87.5

D

H7N9

0.15

9.67

50

E

H7N9+C48/80

0.015

10.33

62.5

F

H7N9

0.015

9.33

25

G

C48/80

----

6.0

0

H

H7N9+CTB+

1.5

14.33

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力。

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_______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组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7N9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_________

 

抗原记忆细胞细胞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低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IgG抗体水平和小鼠存活率均升高 【解析】分析可知,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细胞免疫将被感染细胞裂解清除; (3)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除不给小鼠滴加疫苗或辅助剂外,其他处理与其余组相同,预测该组小鼠的存活率应为0%;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低,最可能的原因是G组小鼠未注射疫苗是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少,其他注射过疫苗的组发生的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1N1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升高,且添加C48/80的免疫组同剂量单独H1N1疫苗免疫组比较,同时它们再与H组结果比较,C48/80的作用是增强H1N1疫苗的免疫效力。 【点睛】 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甲图表示将绿色的小麦植株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示;乙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于C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甲图,回答下列问题:

B点时,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从5min到10min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是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B点时植株叶绿体产生氧气的速率均为_____mol/min(假设全部细胞的呼吸速率保持不变)。

(2)观察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CO2浓度小于300mg/L时,O2释放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若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则b点将向______(“左”“右”)移动。

 

查看答案

2017年1月9日,86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6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她还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40年来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菌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B. 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和CYP71AVI酶基因

C. 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D. 图中②过程需要氨基酸、tRNA、核糖体和有关酶的参与,与线粒体无关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卡诺氏液对低温处理的根尖进行固定后,可直接制作临时装片

B.用蒸馏水对猪血细胞稀释处理后,再进行细胞膜制备实验

C.用苏丹Ⅳ染液无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维生素D的存在

D.在观察细胞内DNA和RNA分布的实验中,可使用酒精来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

二倍体啤酒酵母菌含32条染色体,可进行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B.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都要复制染色体

C.孟德尔分离定律可用来说明32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分离现象

D.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但不发生在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测量值之间最后可呈现如下图所示相对关系的是

A. 植物生长素调节茎的生长速率

B. 底物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C. 注射疫苗后的时间与抗体的产生量

D. 神经冲动产生时动作电位随时间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