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与最适pH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

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与最适pH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稍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适当增大pH时,e点上移,d点右移

D温度升高时,e点上移,d点右移

 

A 【解析】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图乙是在最适PH下,适当增大pH时,酶的活性下降,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C错误;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若温度升高,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D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酶只能改变化合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增加酶的量,或减少酶的量,只能使化学反应加快或减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

B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方法是利用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不同

C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显微镜下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材料必须始终处于活性状态

 

查看答案

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

B细胞生长,核糖体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C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D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查看答案

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瓶内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氧气浓度

a

b

c

d

产生CO2的量

9mol

125mol

21mol

30mol

产生C2H5OH的量

9mol

65mol

3mol

0mol

①a氧气浓度接近0;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b时,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有65 mol

③c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丙酮酸分子之比为3:1

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等量CO2时的浓度介于c和d之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______

2由图1可知,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mg

3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___________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下降,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___________,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下降

 

查看答案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题。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直接作用于此腺体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

3图中①表示         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             细胞。体内蛋白质合成不足可能会导致抗体数量减少和血浆渗透压           ,从而使机体出现免疫力下降、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