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列属于异常分化产生的细胞是 A.癌细胞 B.神经元 C.叶肉细胞 D.口腔上皮...

下列属于异常分化产生的细胞是

A癌细胞     B神经元      C叶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A 【解析】由于癌细胞内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出现异常分化,与正常细胞不同,所以选A。 【考点定位】细胞的癌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键是

A磷酸二酯键       B二硫键      C氢键      D肽键

 

查看答案

木衫、棉和麻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其基本单位是

A. 果糖    B. 五碳糖    C. 葡萄糖    D. 麦芽糖

 

查看答案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白细胞介素—2IL—2,在人体中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感染等有重要作用。传统生产方法成本高、产量低,获得的IL—2在体外不易保存。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请回答相关问题:

1利用基因工程生产IL—2,过程是:

①从健康人体外周静脉血分离能合成IL—2的免疫细胞,从中提取_______________,经逆转录获取目的基因,此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限制酶处理载体和目的基因后,用DNA链接酶处理,形成重组载体,该载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该步骤是基因操作的核心,称为_____________。

③若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常用的转化方法是用Ca2+处理,使其成为_____________,再在一定温度下完成转化。

④在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经进一步处理获得产物,进行产物鉴定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

2利用蛋白质工程对IL—2进行改造,基本途径是:

预期蛋白质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3利用细胞工程生产IL—2,思路是:

将相应免疫细胞和瘤细胞融合,筛选出______细胞,经细胞培养可获得大量IL—2。

 

查看答案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如图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

③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对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__,与酵母菌相比,大肠杆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2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若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菌落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3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结构上,而与生长、繁殖和遗传有关的基因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中。

43号、7号、1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

2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Ⅱ—6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

3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