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设计思路是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

B直接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实验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利用放射性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的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A正确;B.噬菌体是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B错误;C.噬菌体在侵染细菌的时候,其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细菌体内,故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在搅拌后会与细菌分离,离心后留在上清液中,但如果搅拌不充分,会导致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C正确;D.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会将被32P标记的DNA注入细菌体内,而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没有放射性,所以含32P的亲代DNA复制多次后产生的子代DNA会有2个含有放射性,其他都没有放射性;噬菌体都会利用细菌含35S标记的氨基酸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因而所有噬菌体都含有35S,但是只有2个含 32P,D正确。 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DNA分子的复制 【名师点睛】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误差分析 (1)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 ①培养时间短⇒部分噬菌体还未吸附、侵染至大肠杆菌细胞⇒离心后未吸附至大肠杆菌细胞的噬菌体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②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大量繁殖⇒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离心后噬菌体将分布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 (2)搅拌后离心,将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大肠杆菌细胞分离 ①搅拌不充分⇒留在大肠杆菌细胞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随大肠杆菌细胞分布在沉淀物中⇒35S标记的一组沉淀物放射性较高。 ②搅拌过于剧烈⇒大肠杆菌细胞被破坏⇒释放出其中的噬菌体⇒32P标记的一组上清液中放射性较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Ⅰ4为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5的致病基因来自I1和I2

C7与Ⅱ8的基因型表现型均相同   D正常个体中只有Ⅲ9可能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

一个正常女性其母只患白化病,弟为色盲患者,父亲正常与一正常男性其父母表现型均正常,但都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结婚,预计他们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A1/4           B3/8             C7/24          D5/6

 

查看答案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女性一样高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髙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不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伴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所有非等位基因随之发生自由组合

②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减Ⅰ前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

④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同时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

⑤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随机组合

A—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查看答案

某植物在形成花粉的过程中,细胞内可产生6个四分体,那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条数为

A3条       B6条       C12条      D24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