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所示: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

如图所示: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如图所示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2)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  ],而发生过敏反应时,[  ]通透性会增强。

(3)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          ,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此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        阶段。

(4)若图示肝脏的内环境,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制取相当于图中[   ]液体,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       

(5)胰腺组织细胞可以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可以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若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的          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1) ⑥ 组织液 水肿 (2) ④ ③ (3) ⑤ 红细胞 遗传物质的改变 三 (4) ④ 增大 (5) 胰岛素 血糖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淋巴液、②是毛细淋巴管壁、③是毛细血管壁、④是血浆、⑤红细胞、⑥组织液、⑦细胞内液。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加,组织液量增加而导致组织水肿。 (2)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④中,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③的通透性增强。 (3)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红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异常,使其与氧气结合能力下降;因此该病主要是影响人体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的场所为组织细胞的线粒体,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故依次经过的膜是:2层线粒体膜,1层组织细胞膜、4层毛细血管壁的膜、2层肺泡壁的膜,共9层生物膜。 (4)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化验血浆成分,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导致部分酶流失到血浆中。 (5)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患糖尿病,能使血糖浓度迅速上升的激素是肾上腺素。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下图表示突触后抑制的某种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2)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只能单方向的原因是             

(3)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可支配相关的肌肉收缩,同时通过突触A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之后又通过突触B抑制运动神经元1的活动。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是一种__    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其意义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4)运动神经元1兴奋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运动神经元2的作用效应是           。(填兴奋或抑制)

(5)研究表明,运动神经元1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Na内流;而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Cl内流。请在答题纸相应图中标明受神经递质影响后,突触A、B中突触后膜的暂时性电位表现。

 

查看答案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连续多年对学校附近的树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甲、乙两种群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           

(2)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依次为_____________、              

(3)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关系,这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4)甲、乙种群可为在该群落中的动物提供所需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图是某一动物物种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型,曲线中表示K值的点是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_______。

(3)由图可知,第6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可能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此种群是鱼类,捕捞量应控制在曲线的______点左右最合适;如果此种群是老鼠,则限制其种群数量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降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

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关系的是(  )

A.,b表示青霉菌        B.,a表示青霉菌

C.,a表示青霉菌        D.,b表示青霉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