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兴奋,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炮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使突触后膜恢复静息状态,如果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该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A错误;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神经递质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与突触前膜神经元持续性抑制没有关系,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本神经递质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的递质,不是使神经元持抑制的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错误. 故选:B.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D.H2CO3/NaHCO3对血浆pH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查看答案

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1中B是叶绿体.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运行:在供给植物14CO2后的60s内,相隔不同时间取样,杀死细胞并以层析法分析细胞代谢产物.通过研究发现7s后的代谢产物中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大多集中在一种物质上,该物质最可能是      (填图中序号).

(2)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      (能/不能)进行,原因是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     

(4)图2中0~D间此幼苗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      ;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S1、S2、S3表示)

(5)若图2为植物25℃时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中画出30℃时(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相应的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要求在曲线上标明与图中A、B、C三点对应的a、b、c三个点的位置).

(6)图2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反应产生的并能够为暗反应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