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

在细胞学说创立的过程中,有很多科学家作出了贡献,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

C.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时间 科学家 重要发展   1543年 比利时的维萨里,法国的比夏 揭示了人体在组织和器官水平的结构   1665年 英国的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   17世纪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   19世纪 德国的施莱登、施旺 细胞是构成动植物提的基本单位   1858年 德国的魏尔肖 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解析】 A、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A正确; B、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死的细胞并为之命名,B错误; C、施莱登和施旺共同证明了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正确; D、魏尔肖的著名论断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正确. 故选:B. 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1中A~E是从几种生物细胞中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图2①~④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图3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满分5 manfen5.com

(1)玉米根尖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      ].用显微技术破坏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细胞器B,培养几天后,再观察该根尖细胞,会出现的结果是     

(2)请从①~④中选出不是生物大分子的[      ],A和C都含有的有机物[      ]

(3)具有①结构的物质存在于[      ]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该物质时加入了少量的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提取后再分离它所用的方法是     

(4)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h,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3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h总共积累葡萄糖      mg.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表示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请仔细观察和分析图解,并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rbcs基因表达的产物是SSU,Cab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HCP.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图中的Ⅱ、Ⅲ、Ⅳ代表的物质或结构依次为                 

(2)图中Ⅴ是叶绿体中的小型环状DNA,Ⅴ上的基因表达的产物是LUS,物质Ⅵ具有催化某种高分子物质合成的作用,则Ⅵ是     

(3)据图可知,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发生的细胞部位是      ,翻译发生的细胞部位是     

(4)据图可知,合成的LHCP参与光合作用的      反应.由SSU和LUS组装成的Rubisco催化CO2+C5→2C3反应的过程,则Rubisco存在于      中.

 

查看答案

在研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实验进行探究,包括著名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示);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①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物、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      这三组.

③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请利用DNA酶做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得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份,标为A、B、C,分别作如下处理:

组合编号

A

B

C

处理

不加任何提取物

g.

h.

第三步: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③通过设计的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性乳光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小组同学对一个乳光牙女性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情况进行调查后,记录如下: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姐姐

弟弟

女性患者

(空格中“√”代表乳光牙患者,“○”代表牙齿正常)

根据表绘制遗传系谱图.

(2)从遗传方式上看,该病属于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若题干中的女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3)同学们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遗传性乳光牙是由于正常基因中第45位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而导致的,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子(UAA、UAG、UGA),那么,该基因突变发生的碱基对变化是      ,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增加/减少/不变),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4)调查研究表明,人类的大多数疾病都可能与人类的遗传基因有关,据此有的同学提出:“人类所有的病都是基因病”. 然而,这种观点过于绝对化,人类的疾病并不都是由基因的改变引起的,也可能是      异常或      因素影响造成的.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Ι.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亲本

子代

组合一

突变型×野生型

突变型:野生型=1:1

组合二

突变型×突变型

突变型:野生型=2:1

若上述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由杂交组合二可知野生型为      性性状,突变型的基因型为      .在组合二中子代中出现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      ,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二的遗传过程(不要求写出配子).

Ⅱ.在一批纯合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突变体(H),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恢复为正常翅,这些个体称为回复体.若是由于基因H又突变为h,称为真回复体;若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称为假回复体,(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只有rr基因组合时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请分析回答:

(1)毛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以及HHRr.

(2)现获得一批基因型相同的纯合果蝇回复体,让这批果蝇与      杂交,即可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若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为假回复体,请利用这批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写出要点即可):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若      ,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