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的葡萄糖糖苷酶可将          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               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 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满分5 manfen5.com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培养基乙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1)纤维二糖(2分) 葡萄糖(2分) (2)红(1分) 透明圈(2分) (3)不能(1分)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3分)不能(1分)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 【解析】(1)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3)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为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 【考点定位】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 【名师点睛】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内切酶作用于无定型的纤维素区域,使纤维素断裂成片段;外切酶又叫纤维二糖水解酶,它可以作用于纤维素的结晶区或小片段纤维素,从糖链末端开始切掉两个葡萄糖分子,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请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

现象。

(2)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若食草性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J,要满足食草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         J的太阳能。

(4)运动能力很弱的底栖动物可用           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下图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当Nt      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      (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牵张反射属于      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       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          ,其生理意义是               

 

查看答案

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研究发现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等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完全消失,Bb使红色淡化。科研人员利用该植物的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杂交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

(2)第1组F1的粉红花基因型是           ,F2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3)第2组亲本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4)第2组中,利用F1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育出的植株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用秋水仙素处理F1杂交的红花植株幼苗,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植株为      倍体,该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查看答案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    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       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 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        ,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      ,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      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       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        溶解氧。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        ,且对         的抑制更为显著。

 

查看答案

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一些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其中的错误操作或想法是(  )

①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

②取新鲜的菠菜叶,加少许SiO2和无水乙醇,研磨液呈黄绿色.于是判断是菠菜叶用量太少导致;

③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中,蓝绿色带最宽,可判断为叶绿素a含量最多;

④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⑤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需在暗处进行,可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