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M表示种群数量,据下...

种群的自然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某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M表示种群数量,据下表分析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M

(K-M)/ K

S1

10

090

S2

25

075

S3

50

050

S4

75

025

S5

100

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2之后

B(K—M)/ K中的值为0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

C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D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该种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

 

B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种群数量增加的过程中,种群的增长量先增加后减少,说明种群数量呈现S型,其中S3点时种群增长量最大,表示K/2处,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说明环境阻力对种群影响始终存在,A错误;(K—M)/ K中的值为0.5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正确;防治害虫,应在K/2以下进行防治,C错误;该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该种动物的性成熟推迟,种群的出生率降低,年龄组成不一定回事增长型,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归纳总结种群数量的变化,重点区别; 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与“S”型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 ”型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 ①食物、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疾病 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 特点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容纳量(K值) 无K值 有K值 曲线形成的原因 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 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先增加后减少 种群增长曲线 Nt=N0λ 种群增长(速)率曲线 联系 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方法: 1、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 图示 种群特征 出生率 种群密度 增长型 幼年个体数多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增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 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减少 2、根据性别比例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1)种群的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原因 性别比例 繁殖机会 出生率 种群密度 各年龄阶段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 雌雄个体都有充分交配繁殖机会 决定了较高的出生率 将逐渐增大 雌多于雄或雄多于雌的种群,性别比例失调 个体间交配繁殖机会较少 出生率较低 将逐渐减小 3、“S”型曲线中注意点: ①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②K/2处增长率最大。 ③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2、实例:   灭鼠 捕鱼 K/2(有最大增长速率) 捕捞后,防止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样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捕捞后使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鱼的种群数量将迅速回升 K(环境最大容纳量) 降低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K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 3、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都知识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4、 “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小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在岛上物种丰富,椰树成荫,景色优美,已发展为旅游胜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椰树苗与椰树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游人与岛上生物存在竞争、寄生、捕食的关系

C群落生物数量是区分该岛屿群落与其它群落的重要特征

D该岛屿形成后进行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查看答案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下列关于艾滋病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衰退而体液免疫不受影响

B.HIV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蛋白质外壳

C.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各种病原体感染或恶性肿瘤

D.HIV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查看答案

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B体内细胞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生物体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某人在沙漠中多日滴水未进,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内环境渗透压可能发生大幅

度变化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都能引起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

B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

C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则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糖尿病有I型,II型和III型之分,其中III型的主要特点是脑内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脑内胰岛素水平下降,对维持神经元存活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水平也降低。而这些机制也导致了脑内神经元死亡,进而加重阿尔兹海默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分子胰岛素都能多次用于调节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

B因IGF-1及其受体水平降低,致使脑内神经元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C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较高,诱导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多尿症状

D人体内,含胰岛素信使RNA和含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细胞数量差异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