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4世纪前后,有人说:“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

公元前4世纪前后,有人说:“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当时的“中国”,在地域上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②文中的“礼乐”应该是指周礼

③从文中看,礼乐和道德曾经是维系华夏族的纽带

④说明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D 【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4世纪前后,“中国”在地域上主要之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①正确,此时中国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礼”指的是周礼,②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礼乐和道德曾是维系华夏族的纽带,③正确。儒家思想上升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④与题意不符。综上所述,故选D项,排除ABC。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今年是改革开放41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查看答案

观察中国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趋势,这一趋势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三次会议依次是(    )

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

A.① ④ ⑤ B.② ③ ④ C.② ③ ⑤ D.② ④ ⑤

 

查看答案

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

B. 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 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实现了农村村民的自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