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 B.强化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国家治理 D.解决了王国问题

 

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上计制度是中央了解地方政情、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所以该制度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治理,故选C项。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是和土地私有制有关,只要制度不改则无法限制土地兼并,且材料中的上计制度更多的也只表现为一种统计制度,不能起到限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排除A项;该制度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君相矛盾,故其不能体现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时间段为汉初,王国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也才有了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皇朝掌故汇编》记载:“雍正元年,世宗御乾清宫西暖阁,召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入,面谕:建储,亲书名,密封藏于匣内,置乾清宫世祖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这一现象说明了

A.乾清宫是紫禁城政治活动的中心 B.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C.乾清宫是雍正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A.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并派遣官员管辖。行省的长官为丞相或平章政事,由其统领属下的路、府、州、县,掌管辖区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以及其他军政要务。这样设置旨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化地方权力 C.处理民族关系 D.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秦以前的政府,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哪种制度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查看答案

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