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

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的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转让。土地租佃制的发展

A. 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 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C. 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 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

 

A 【解析】 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A项正确。但是土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B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会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矛盾,故C、D两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

 

A.青瓷系列

B.白瓷系列

C.青花瓷系列

D.珐琅瓷系列

 

查看答案

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

 

查看答案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洋务企业的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的上海电光公司创立……1908年吴淞与崇明两地使用无线电通报。

——《上海档案》

材料三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风尚转变过程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阅报风气的形成报纸比书籍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更大的时效性,……同一时期,上海居民生活日趋西化,住洋楼,着洋服,吃洋菜,乘洋轿,点洋灯,“莫不以洋为尚”,西洋话剧、电影、歌舞乃至赛马场、夜总会、舞厅等等进入城市日常生活。

——《近代文明演变轨迹》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早期上海城市近代化历程开始的原因。

(2)如何看待早期上海的近代化历程?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思想界也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强调“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

(1)根据材料概括魏源对待中西方文化的主要观点。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论点和论据各是什么?材料中表现康有为保守一面的言论是               (抄原文即可)。

(3)民报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发展方向的指引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