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摘编自(法)伏尔泰《以英国人的口吻》

材料三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系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下》

(1)归纳材料一、二中君臣观的共通之处。分析这两种君臣观本质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三中的君民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谭嗣同君民观的意义。

 

(1)共通之处:限制君权,君臣共分权力。 不同之处:黄宗羲:囿于君主专制的范畴,未构建新的政治制度。伏尔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明清之际的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基础不同:当时中国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法国受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君民观:君主来自于人民,由人民推举而出;君主如果损害人民利益,人民有权废除君主;君主应为人民办事,如果君主压迫人民,人民有权重新选举君主。 意义:冲击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可以得出,二者均主张限制君主权力,君臣共治。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没有跳出君主专制的限制,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构想;伏尔泰则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新的政治体制。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二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特征加以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据材料“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可以得出,君主是人民推举产生的;据材料“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以得出,君主如果损害人民利益,人民有权废除君主;据材料“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可以得出,君主应为人民办事,如果君主压迫人民,人民有权重新选举君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因此其意义可以结合维新思想的相关内容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都是血肉之躯,是同一个造物者缔造的,我们的灵魂具有相同的力量、相同的潜力、相同的品质。既然我们生来相同,区别我们的主要差别就是品德。具有好的品德并付诸行动的人,称为高贵的人,反之则是不高贵的人。

——摘编自(意)乔万尼·薄伽丘《十日谈》

(1)材料一中的两幅面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它们各自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文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查看答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提高教育的质量,不仅仅在智育方面是如此,在德育、体育方面也是如此。劳心与劳力分离的教育方针,不能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反映了

A.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教育大革命 D.义务教育的普及

 

查看答案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叙述的事件是

A.“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查看答案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该材料出自

A.科学发展观 B.“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