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

有人将比喻为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在家里的儿子,是在外的儿子,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 心外无物 B. 理是世界本原

C. 无为而治 D. 仁者爱人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心”指的是陆王心学。“物”指的是程朱理学,心学和理学都认为理是世界本原,都强调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本题选择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查看答案

1971年5月,联邦德国中央银行通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邦德国不再继续收购美元,要让本国货币“浮动”。这说明联邦德国要

A.退出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入欧元区

C.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查看答案

“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A.土地革命

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

D.社会主义改造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说:“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的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的国家。”由此可知斯大林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反对农业集体化

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或“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

A. 鼓励公共救济事业

B. 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 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