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 (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遣唐使节来华 C. 海上丝路繁荣 D. 朝贡贸易推行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 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 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