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学者这样评价一种政治体制:“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

某学者这样评价一种政治体制: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是指

A.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它”的出现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与合理性,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联系所学可知,应当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故答案为B项。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C项;明朝内阁制形成后,丞相已被废除,不存在“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的情况,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表主要反映出

A.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

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 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查看答案

秦末,反秦武装领袖楚怀王与诸将达成“怀王之约”,承认六国宗室的王位继承权;项羽杀楚怀王后,按照军功进行分封,如将齐国分为胶东、齐和济北三国,引起六国宗室的不满并反叛项羽。材料表明

A. 军功在分封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B. 分封制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

C. 项羽背信弃义导致其最后失败

D. 贵族政治已被官僚政治取代

 

查看答案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

A. 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B. 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C. 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 传统美德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末期以前,是根据案情的轻重来判罪,虽然有成文的法律,但却是秘密的,并不公之于众。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祷在铁鼎上公布于众,这是新势力在晋国取得政权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铸刑鼎”公布法律,从形式上看,与先王“不为刑辟”的传统不符;从内容上看,与西周以来的“礼”相违背。因此,遭致叔向、孔子等人的抨击。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橫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刻在板子上,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国“铸刑书”的时代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族和平民通过《十二铜表法》各自获取的利益,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国“铸刑书”与《十二铜表法》所反映的政治斗争差异。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的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材料三  古代史家所探究的关于古代文明的诸多问题,都和现实世界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他们对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以及提出问题的一些方式往往也是对当代现实的一种有意识或者下意识回应与思考。

                                       ——黄洋《古代文明研究的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罗马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律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古代法律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