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

罗马法中规定:并不是罗马法上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买卖契约的主体,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被排除在买卖契约主体范围之外。这表明罗马法

A. 没有真正体现平等原则

B. 注重当事人的行为能力

C. 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D. 重视契约保护私有财产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买卖契约指的是买卖当事人针对双方想要交易的物的交付和用于买卖物的价金经过协商而达成的买卖协议;而题干中“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等人明显没有当事人的行为能力,故不符合买卖契约条件,B项正确。材料体现买卖契约双方之间的平等,排除A。材料强调聋哑人、精神失常者、年幼的人和受监护的妇女等人不符合买卖契约条件,并没有体现法律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排除C。材料强调的契约的主体,而不是契约的内容,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谓公民法,又称为“市民法”,就是罗马国家为本国公民颁行的法律,主要包括罗马社会早期的习惯法和国家颁行的决议。下列有关公民法表述错误的是

A.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B. 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 《十二铜表法》从属于公民法范畴

D. 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

 

查看答案

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适用于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②近代欧洲许多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③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利益。

④广大奴隶、平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和权利,在统治后期它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灭亡。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 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 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平民的要求 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 (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 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 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查看答案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

A.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