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 ...

下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B. 二者在治学方法上是一致的

C. 程朱理学体现了唯物主义

D. 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理学与心学中的“理”“心”,其本质都是封建的伦理道德、等级制度,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理学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心学的治学方法是“发明本心”,故二者在治学方法上不一致,排除B项;理学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C项错误;陆王心学强调世界的本源是心,同时在治学方法及目标等方面是不同的,因此说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并不准确,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没有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这一局面主要是因为宋代

A.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形成了完善的文官体制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宗法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政策在东汉初期一度废止,从南宋到明清,主持盐铁专卖政策的桑弘羊等人在道德上彻底名声扫地,但其政策思想被悄然继承。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重农抑商政策与商业环境宽松的矛盾

B.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冲击

C. 儒家经济理念与政府经济集权的矛盾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有“铸兹宝策,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辞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 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C. 祭祀旨在宣扬君权神授

D. 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模仿西方国家的基拙上,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商法《钦定大清商律》。1911年,正式颁布《大清新刑律》。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同时取消了君臣、官民、士庶等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的特权,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制定了《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共241件,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这些法律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清末民初的法制改革,为我国后来的法律近代化莫定了基础。

﹣﹣﹣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法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16—18世纪

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

启蒙思想家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推崇儒家道德和规范,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统治的理想国家。

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

20世纪初

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

20世纪30—40年代

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

 

 

——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

表为16~20世纪30-40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有关言论。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提示:可以提取4个时期的完整信息,也可以提取2个及以上时期的信息进行答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