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之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说明孔子

A. 主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    B. 对自身修养有极高的要求

C. 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    D. 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相处

 

C 【解析】材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大意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这反映了孔子主张变法革新,积极入世,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实行礼治,反对法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自身修养的要求,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查看答案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两者的共同点是

A. 反映社会普遍现象

B. 注重个人品德

C. 重建人伦等级秩序

D. 反对正当欲望

 

查看答案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查看答案

(题文)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A. 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 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 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D. 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查看答案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 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 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 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