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朱熹...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两者的共同点是

A. 反映社会普遍现象

B. 注重个人品德

C. 重建人伦等级秩序

D. 反对正当欲望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认为君子要追求精神的完善和品德高尚。朱熹反对人欲,主张天理道德,故两者的共同点是注重品德修养,故B正确;孔子的“安贫乐道”思想并不是当时的社会普遍现象,故A错误;两个材料都没有反映人伦等级秩序的主张,故C错误;朱熹认为“饮食者,天理也”,说明他并不反对正当欲望,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当代许多学者比较推崇宋代文化。以下排列中,最能凸显宋文化特质的是

A. 文官政治—平民社会—尚武进取—词曲吟唱

B. 平民社会—义理涵养—书卷风流—词曲吟唱

C. 义理涵养—尚武进取—书卷风流—文官政治

D. 平民社会—文官政治—义理涵养—书卷风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中所指“五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综合分析材料二中两幅图所反映的汉代教育的历史信息。

(4)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什么关系?

 

查看答案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查看答案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