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士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指出上述前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

(2)概括材料三中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主要作用。

 

 

(1)制度:世卿世禄(世官制)制、察举制、科举制。 依据:血缘、德才、考试成绩。 (2)特点: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创立;以才学为录取标准。 (3)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提高了官员素质;形成了重学风气; 【解析】 (1)根据三则材料的时间及信息可知,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世卿世禄(世官制)制、察举制、科举制。结合所学可知,世官制按血缘关系为标准;察举制考察品行与才能;科举制则按考试成绩选拔。 (2)根据材料“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科举制的特点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可归纳出: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实行科举制,以才学为录取标准;逐步放宽录取标准。 (3)主要作用:材料的图表主要反映了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从隋朝到宋朝逐渐增加,而这一时期主要实行科举选官制度,以考试作为选拔方式,注重才学,各阶层有才学者可以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有利于寒门知识分子参与到封建政权中来,培养了一批廉政官员,扩大了统治基础;统治阶层内部具有流动性和开放性,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

(2)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郡县制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 征辟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查看答案

(题文)阿倍仲麻吕是日本著名遣唐留学生,负责接待遣唐使的部门应是

A. 礼部

B. 户部

C. 工部

D. 刑部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