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1900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

材料二: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消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

——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特点:政治功能突出;突出王朝尊严和统治秩序 商业落后,市民活动空间少 贵族化消费特征明显 经济凋敝,对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 原因:属于政治中心,专制和保守势力强大 传统思想和观念根深蒂固 开放程度低,西方文化影响较小 工商业落后 皇权至上观念的影响,无意改善民生。 (2)主要表现: 近代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发生变化 城市管理体制发生变化 城市近代化也表现为城市建设(市政基础建设)的近代化 新观念的输入使近代城市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推动作用: 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城乡进步和近代化发展的样板和带动力量 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变化,城市新兴阶层产生 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为进步的政治运动和民主革命积蓄了新的力量 中国社会进步思想和观念的形成,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冲击着封建等级秩序,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从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及其作用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中可以概括出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北京当时的地位、传统思想的影响、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从材料“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小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两厂不能横向联合反映了

A. 企业没有自主权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C. 市场竞争激烈

D. 政企不分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A. “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D.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查看答案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 《离骚》    B. 《子虚赋》

C. 《论语》    D. 《诗经》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法国,1685年加尔文教的少数派曾遭到镇压,被迫皈依天主教或者被驱逐出境。但是这有什么用处呢?那时自由思想家皮埃尔·培尔已经在忙于从事活动,而1694年伏尔泰也诞生了。路易十四的暴力措施只是使法国的资产阶级更便于以唯一同已经发展起来的资产阶级相适应的、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进行自己的革命。”恩格斯意在强调

A. 启蒙思想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B. 加尔文教主张过于激进易遭镇压

C. 路易十四的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D. 走向近代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