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 “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 “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 “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题干是描述对于李贽的评价,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材料中“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说明了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严重禁锢了个人的思想自由以及创新发展,而李贽则对此作出了大胆的批判,所以答案选C,A D两项描述的内容与明代时代特征不符,B项说法与题意正好相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世纪中叶,黑死病(鼠疫)爆发,整个欧洲大约有2500万人死亡。它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天主教宣扬的救赎理论更为人深信 B.追求现世享受的人文主义不断兴起

C.导致对天主教进行改革的愿望强烈 D.主张自立自主的理性主义蔚然成风

 

查看答案

1949年4月,从“欢迎真和平、反对假和平”的标语中,从报刊传来的国内形势中,国民党代表看到解放区和国统区的鲜明对照,思想感情逐渐变化。这反映出

A. 国民党日益转向国内和平

B. 国民党受解放区影响而求和

C. 解放战争检验了人心向背

D. 国民党代表受到人民热烈欢迎

 

查看答案

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

A. 私营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D. 官营手工业者由匠籍变为丁民

 

查看答案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省

A.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 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 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命

D. 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查看答案

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社会风俗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同时期的社会风俗也反映出人们对儒家思想的不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天下之士,有能笃信好学,至老不倦,卓然可当方正有道之举者,官之以翰林、国子之秩,而听其出处,则人皆知向学,而不竞于科目矣。庶司之官,有能洁己爱民,以礼告老,而家无儋石之储者,赐之以五顷十顷之地,以为子孙世业,而除其租赋,复其丁徭,则人皆知自守而不贪于货赂矣。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而忠信廉洁者显荣于世;名之所去,上之所摈,而怙侈贪得者废锢于家。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民间当妇女不幸夫亡之日,见其跄地呼天、迫不欲生之状,亲族人等苟有人心者,自应恻然动念,从旁劝慰。乃闻闽省有等残忍之徒,或慕殉节虚名,或利寡妇所有,不但不安抚以全其生,反怂恿以速其死。甚或假大义以相责,又或藉无倚以迫胁。

——《福建省例》三十四《杂例•禁止殉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会风俗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顾炎武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顾炎武主张为官者应当如何改善风俗?

(3)材料三中对妇女贞洁认识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明清之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出现怎样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