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降低了生产成本,②④正确。“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③错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①错误。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 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 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 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 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查看答案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展示,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图一中的史料进行解读

(2)据图二,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的影响

(3)根据图三图四,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化的信息(至少两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情绪化”的结果。

(2)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