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显著发展,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江南经济的开发为之后的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南北经济的差距在缩小,但此时的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北方经济发展水平依然高于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时期,AC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查看答案

地图是历史事件发生空间范围的体现,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反映,是历史发展趋势的展示,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仔细阅读以下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图一中的史料进行解读

(2)据图二,如何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含义?分析这次革命对以后革命的影响

(3)根据图三图四,提取中国革命形势变化的信息(至少两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情绪化”的结果。

(2)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 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查看答案

1945年11月,民盟发言人指出:“当前中国第一件事是停止内战,避免内战,消弭内战。国家一切的问题,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谁要用武力来解决党争问题,谁就负内战的责任,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当时中国处于内战的严重威胁之中

B. 内战的爆发激起民盟强烈的反战意识

C. 当时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进一步增强

D.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