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

材料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情绪化”的结果。

(2)结合史实评价辛亥革命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

 

(1)①该观点错误 ②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客观上有利于辛亥革命的进行;清末“新政”等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 (2)①该观点错误 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法也不可能担当实现中国近代化的使命 ③辛亥革命不仅没有打断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反而在事实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史实可知,“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情绪化’的结果”的观点是错误的。本题的回答首先是表明对材料中观点的看法,然后根据教材有关内容,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民族危机、革命力量的发展、有利的革命时机等方面来论证说明辛亥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本题的回答首先要表明观点,联系史实可知,“辛亥革命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的看法是错误的。论证说明过程一方面可以从清政府改良进程的失败,另一方面从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来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6年,国民党不断进犯各解放区,但在口头上仍说遵守《双十协定》,双方在南京进行谈判。谈判破裂后,国民党对中共人员限期撤离,中共与美方紧急磋商,美国同意麦康内尔执行“鲶鱼行动”,把中共人员安全送回到了延安。材料表明

A. 美国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支持

B. 中共赢得了美国的舆论支持

C. 中共在内战中处于弱势地位

D. 国共关系引起美国高度关注

 

查看答案

1945年11月,民盟发言人指出:“当前中国第一件事是停止内战,避免内战,消弭内战。国家一切的问题,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谁要用武力来解决党争问题,谁就负内战的责任,谁要发动内战,谁就是全国的公敌。”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当时中国处于内战的严重威胁之中

B. 内战的爆发激起民盟强烈的反战意识

C. 当时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进一步增强

D.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查看答案

1940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权”

A. 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 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 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 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查看答案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此事反映了

A. 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 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 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 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查看答案

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 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C. 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