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有学者在谈及近代中国某次革命事件的实际代价时,列举事项如下。由此可得出的...

(题文)有学者在谈及近代中国某次革命事件的实际代价时,列举事项如下。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筹备时长

历时7个月

所用资款(包括善后费用)

达23万元(占十次革命总费用的40%)

结果

参加者170人,死难86人。死难烈士多为留学生和同盟会中坚。附:事后当地总督的上奏报告:“乱匪歼灭殆尽,城内外商民始终均未受扰,地方一律安谧。”

 

 

A. 损失巨大,收效有限

B. 行动失败,然精神可嘉

C.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

D. 革命即成,可伤亡惨烈

 

A 【解析】 “死难烈士多为留学生和同盟会中坚”说明是辛亥革命时期黄花岗起义,材料中费用可见较大,但从结果看收效甚微,A正确;精神不是表格体现主旨,B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粱启超意思的是

A. 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 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 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 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查看答案

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 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 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 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A. 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 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

C. 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

D. 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表2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

(1)

会议以闭门方式举行,以保证与会者能畅所欲言

(2)

所有问题的议决必须以州为单位来投票

(3)

投票的结果以当时在场的州的总数的大多数的意愿为准

 

 

上述纪律和程序的确立是为了

A. 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    B. 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

C. 保证会议预期完成制宪任务    D. 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

 

查看答案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