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现代卷》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活动。

 

 

(1)主要活动:提出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张并制定计划;同法国一道致力于缔结《东方公约》;加入国联;与法、捷缔结双边互助条约。 (2)简评:出发点是遏制法西斯势力的蔓延,维护自身安全;加强了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有利于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未能建立。 【解析】 (1)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要活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法国于6月正式提出了《东方公约》草案”、“9月15日加入了国际联盟”、“1935年,《苏法互助条约》和《苏捷互助条约》”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主要活动。 (2)本题考查对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活动的认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从对自身安全、对同欧洲国家联系的加强、对自身国际地位的提升、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最终未能建立等方面,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雍正皇帝铸币改革的中心之一是降低钱文铸重。雍正即位后,把改革铜钱铸重作为稳定铜钱价格和杜绝铜钱流弊的重要手段。他指出:“顺治元年每文重一钱,二年重一钱二分,十四年加之一钱四分,康熙二十三年因销毁弊多,改重一钱,嗣因私铸竞起,于四十一年又仍复一钱四分之制,后铜价逐渐加增,以致工本愈重。”他认识到,钱文铸重一钱太轻,一钱四分过重,若照“顺治二年例,每文铸重一钱二分,在销毁者无利,而在私铸者亦难,似属权衡得中,可以行之久远”。力图做到钱文铸重适中,不偏不倚,使销毁者无利,私铸者亦难。这是对顺治、康熙两朝铸钱制度的总结,注意到了币制改革既要有利于货币的长期稳定,便捷流通;又要杜绝私毁、私铸铜钱。于是,规定各钱局按铜钱每文重一钱二分铸造。

此后,钱文铸重一钱二分成为定制。

—摘编自王德泰、强文学《雍正朝货币制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改革铜钱铸重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雍正改革铜钱铸重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崛起”不是指一国力量“绝对值”的不断提高,而是指较弱小国家之国力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的“相对值”的急剧上升。就此而言,英国从1688年之前的一个欧洲二流国家壮大为1763年西方世界的头号强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将光荣革命看作近代英国崛起的起点,不仅仅是因为英荷关系的调整,其最主要的理由是此后英国的壮大呈现出连续性和加速性,这与此前英国时断时续的偶尔辉煌大为不同。

—摘编自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英国崛起的原因,并加以说明(要求: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的启蒙运动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三部曲,启蒙的思想内涵也不断深化,由追求“富国强兵”,到“兴民权…开民智”,再到改造国民性和全面的文化更新。在这个不断深入的启蒙过程中,“西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中学传统则危殆日深。

事实上,在近世中国的启蒙三部曲中,由于受被动窘迫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所影响,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这三者的关系上出现了与西方启蒙历程完全相反的“时序倒置”现象,即由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精神变革,而不是像西方启蒙历程那样由精神变革到制度变革、再到器物变革。由于未能将精神文化的自我更新确立为制度变革和器物变革的前提与根基,因此一百多年来启蒙的结果只是导致了器物层面的片面发展。

—摘编自赵林《近世中国文化启蒙历程之反思》

(1)根据材料,概括近世中国文化启蒙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近世中国文化启蒙。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大权。御吏大夫之下设有御史中丞、侍御吏、监察御史等官。秦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实行的御史制度,乃开我国封建社会监察制度之先例。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材料二  明时,在中央设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对官吏实行双重监督;在地方,御史台要定期派出监察御史巡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网络,正是这种监察网络的强制凝聚力,使权力最终归结到皇帝一个人手中。

——摘编自首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三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采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实行御史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监察网络的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查看答案

(题文)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拥有更为杰出的法则。”巴尔扎克遵循的“法则”是

A. 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B.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C. 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D. 悖离传统语言风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